丝路西行探索民间文化源 固本清源提振民族精气神

——“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专家组赴新疆考察

   刊发时间:2016-12-30   周利利

9月1日至8日,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中国民协研究部主任侯仰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宪昭、安德明等组成的“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专家组赴新疆考察调研。

新疆是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也是世界唯一人类四大古代文明(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汇地,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富集地和活态传承区。新疆民间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的文化品格与文化自信,对于探究我国民间文化渊源具有很高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专家组此行,主要考察了丝绸之路的西端、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三处申遗点,调研了沿途与丝路文化关联密切的地域性民间文化,如十二木卡姆、剪纸、阿凡提类型故事、屯垦文化等。

考察期间,由中国民协牵头,来自中国社科院、新疆自治区民协、新疆兵团民协、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的有关专家分别在新疆自治区民协、新疆兵团石河子大学举行“新疆民间文艺发展现状暨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调研座谈会”、“阿凡提类型故事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发挥新疆作为中外文化交融、各民族群众团结的文化高地作用,认真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到服务大局、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增强自信。大家深入研讨了“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的重要意义、今后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协同机制。

邱运华强调,“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要立足新疆实际、植根历史文化、着眼民族群众需求、放眼文化发展,专家学者们要“到民间去”,用更大的气魄、更宽的眼界、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去梳理、把握当前民间文化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调研,专家组搜集了一批民间文化第一手资料,对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文化及其起源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为撰写学术论文积累了活态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