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文化坚守

——山东潍坊推进民间文艺传承与发展

《潍坊日报》   刊发时间:2018-11-22   孟祥风

“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这些源远流长的艺术,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民间文艺。他们是潍坊历史文明的见证,也是维系文化认同的载体。

一直以来,潍坊市高度重视民间文艺工作,积极探索挖掘保护与创造性传承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艺瑰宝,在全社会的共同保护下,成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共同的乡愁记忆,成为城市建设中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挖掘保护守望精神家园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潍坊民间文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风筝和年画已经成为潍坊的标志。可以说,城市形象有着明显的地域民俗特色。

“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潍坊仿古铜铸造技艺”、“潍坊刺绣”、“东路大鼓”、“小章竹马”等3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全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高密的扑灰年画、民间剪纸和泥塑,堪称民间艺术中的“三绝”;潍坊风筝扎糊、绘画、放飞俱佳,经过三十几届国际风筝会,潍坊风筝作为友谊的使者走向了世界;精湛的潍坊嵌银漆器、仿制青铜器工艺,匠心独运、领标艺林;传统的潍绣、印花布、草编、绒绣、核雕、面塑、装裱、传拓、灯彩、制砚、陶艺、盆景、花边等民间手工艺品更是各具特色。

保护好这些民间文艺的瑰宝,潍坊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了一批民间艺术传承人队伍,建立了一批民间艺术传习所,建设了一批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组织评选表彰潍坊民间艺术大师,开展了风筝都文化奖评选活动,对优秀民间艺术人才、文化企业和文艺作品给予奖励扶持;完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挖掘培养非遗传人,打造非遗展示平台,传承非遗文化。

通过对全市的民间文艺创作和民间文化人才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扶持,老中青接续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民间艺术家,数量均占据山东省的绝大多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山东一共5名,我市有4名;首批山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全省17名,潍坊市有14名。到目前为止,山东一共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7个,我市占有4个。201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审批的山东21名国家级会员,潍坊市有19人。

这些民间艺术家或通过传授徒弟技艺,或建设自己的团队,对潍坊市民间文艺深度挖掘与弘扬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从艺70多年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中,珍藏至今的1000余块画版已经成为了孤版。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殿英创办年画馆,试印成功失传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复了古代年画的印制技术;解决了年画核褙跑色的难题,印出泡在水不跑色的年画;整理编印《山东潍县年画》14卷。

保护重要传人,留住民族根脉;捧出传世瑰宝,守望精神家园。潍坊市的民间文艺传承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保护和传承民间文艺多方奔走,使得民间文艺得到了更好保护和传承。

融入现代生活重放异彩

民间文艺留下来后,能“走”多久?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潍坊市坚持民间文艺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创新发展获取持久的生命力。

让民间文艺融入现代生活,潍坊市组织举办了潍坊核雕大讲堂、民间手绘年画培训班、潍坊刺绣培训工程等一系列的免费培训班。在奎文区佳成大厦803室的潍坊刺绣传习堂,学员们有序地坐在绷架一侧认真地穿针走线,遇到难题或请教老师,或相互交流探讨。45岁的学员李伟这里免费培训刺绣技艺后,就报了名。一年多的时间,从最初的零基础到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品。这些免费培训班,既激发了潍坊市民的学习热情,也吸引了全省甚至全国的爱好者前来学艺。

以传统技艺为核心,组织实施师徒传承“百乡千人扶持计划”,全市百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收徒达到4000多人;组织传习讲堂30个,年均培训500名左右传承人和业务骨干。潍坊刺绣经过抢救性保护,已培训学员2000多名。核雕艺人从寥寥数人发展到400多人,核雕价格翻了几十倍。诸城派古琴、潍坊核雕、高密茂腔、青州八角鼓等60多个非遗濒危项目重新焕发了生命力。

让民间文艺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潍坊市大力开展民间文艺特色场馆建设,为传统技艺传习、展示、演出、培训、研究和交流提供更多载体和平台。全市已投资建成潍坊风筝博物馆、青州市非遗博物馆、潍坊红木嵌银博物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寿光中国农耕文化博览园等30余个民间文艺专题博物馆、展示厅,已建成285个规范化非遗项目、民艺传习所,10个传承示范基地、20个民间手工艺特色学校、60个校园传承教育基地,30处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传习中心,建成一批村级民间、民艺、民俗展示室,打造了杨家埠民俗大观园、高密东北乡红高粱影视基地、中国现代风筝产业基地、景芝酒文化展示中心、青州宋城文化园区等20多个大型主题文化园区。

让民间文艺融入现代文创产业,潍坊市针对辖区手工业发达,生产性保护项目众多的特点,通过传承人群培训、技术职称评定、赛事荣誉评选、市场经济引导等方式,形成了传承人群社会激励机制,建立了技艺大师、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三级形态的传承人梯队。风筝、年画、剪纸等民众普遍参与的项目从艺者均达到数千人的规模。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民间文艺从业人员达到32万多人,年收入180多亿元。

潍坊市还通过举办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大力推进联合国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建等活动,不断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而今,有关传统民俗节庆、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精彩纷呈,非遗项目进社区展演、展示成为市民文化生活常态。

对外交流扩大影响力

2016年,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丝竹古韵遍华夏——诸城派古琴全国展演”在天津、上海等十大城市相继演出,当古琴与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长笛等中外乐器合奏出《关山月》《赤壁怀古》《平沙落雁》等一曲曲醉人的丝竹古韵时,在场观众也将“诸城古琴”记入了脑海。

民间文艺的保护与传承,需有大视野、大格局:走出去,让更多的人可看可知。利用好国际风筝会、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为全市民间文艺工作者搭建对外交流、展示自我的最佳平台。潍坊风筝节已成功举办过三十三届。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也走过了十个年头,第九届博览会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进行“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初评活动,以鼓励广大民间艺术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展现优秀民族文化的民间艺术精品。

利用好风筝这张名片,不但在首届非遗博览会获得金奖,而且杨红卫、王永训等风筝艺人多次应邀到美国、澳大利亚、埃及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表演传授风筝扎制技艺,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积极组织全市民间艺人参加中国剪纸艺术节,长春、天津、苏州、西安、深圳、广州等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和历届山东文博会、山东国际大众艺术民间手工艺制作大赛、民俗文化博览会等,同时,组织广大民间艺术家赴中亚、东南亚、欧盟、南美各国及俄罗斯、埃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民间文化交流,开拓了视野、增进了交流、扩大了影响。

建立文化电商平台1500余各,通过互联网上展销潍坊民间工艺品。已有200多家网络软件公司开发了中国印象商城潍坊店、好品潍坊等商业销售平台,向世界各地推销具有潍坊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及衍生品。

打造了寒亭杨家埠民俗大观园、潍城十笏园文化街区、青州非遗文化产品展示区等一大批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产品销售于一身的文化园区,成为推广我市文化旅游产品和民间艺术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

在民间文艺保护传承中,我市形成了文化聚合生态、生态孕育文化的良好循环。下步,潍坊市将乘着“文化名市”建设的东风,进一步做好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让潍坊民间文艺在更广阔的舞台和市场上“活”起来。 

(文章转自2017年12月18日《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