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西塞神舟会献策黄石端午节 ——中国端午节俗与屈原文化学术研讨会小结

——中国端午节俗与屈原文化学术研讨会小结

   刊发时间:2015-07-27   田兆元

感谢中国民协的厚爱,让我仔细聆听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并通读完大会论文集的113篇文章,真是获益良多。学术性是学术研讨的核心问题,限于水平,对于论文中的许多问题我做一小结,一次学习体会和汇报。

大会对于论文进行了认真的分类,上编64篇论文,主要是关于端午节俗问题的讨论,下编49篇,主要是关于屈原文化的讨论。这其中有若干篇是提纲,也有提交了论文没有与会,也有与会没有论文,但是上下两编的两大本论文代表了会议的主要观点。这次大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民俗研究与屈原研究的结合交流,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综合交流,开拓了文化研究的视野,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一、端午节俗问题

关于端午节俗的论文,主要讨论问题要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 1 )端午悼念屈原。有16篇论文主标题和小标题都列出了屈原问题。谈论屈原,涉及到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忠君爱国,刚正廉洁,坚持正义,诗意审美。这一问题构成了端午节的核心价值。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从开幕式就开始了。罗杨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弘扬端午节的文化传统与正能量,继承文化传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会议期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国家安全法》 ,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与会代表不同程度地强调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问题,强调文化认同问题,可见在黄石举行的会议与整个国家的文化脉搏是一起跳动的,充分体现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意义。

这些论文从学术的层面,讨论屈原如何改变了端午节的发展方向,将其从一个驱邪祛毒的健身节日,变成了同时具有爱国忠贞团结的强心节日,多篇论文对于屈原节俗的源流的梳理、对于屈原祭典的发生、以及国家参与、节日品格的提升都做了很好的论述。可以说,端午节俗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对于屈原文化研究的一次大的推进。在过去的屈原或者楚辞研讨会上,不可能有这样多的与节日相关的论述。可见,非遗保护,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施行,对于屈原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2 )会议上有15篇论文重点讨论了驱邪祛毒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端午节本来功能就是关于身体保健的,是一种关于生命的信仰活动。与此相关,很多文字首先讨论了五月季节不祥的问题,五月五不是好日子,瘟疫流行,大家把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亡灵当做瘟神加以祭祀,以祈求平安,同时也是对于屈死的灵魂的慰问,也是在神话世界的一种公平正义。会议通过对于西塞神舟会的研究,一致认为,西塞神舟会传承了古老的端午文化传统,体现出对于生命的关怀,大端午的传统伴随了神舟登江仪式,小端午则伴随龙舟竞渡仪式,两种不同的舟船体现出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 3 )代表的发言中有15篇论文讨论了端午文化的传承问题。论文提出来很多建设性意见,比如提出创新性发展,调适性发展,保存多样性,通过市场来传承,通过公共节庆活动来传承,原生态传承,民间传承,政府引导传承,制度化传承,自媒体传承,博物馆传承,生态区传承,卫生防疫传承,保护理论问题等等,这些战略性意见可以供各方面参考,都是金点子。论文也有对于传承问题的焦虑和担忧:如节日日渐标准化问题,传承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破坏问题等,是值得警醒世人的。

( 4 )论文有10篇关于龙舟竞渡的传承。本次会议,对于纸扎神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在过去,没有亲临黄石,不少人以为端午之舟就是龙舟竞渡,但是现在大家知道,纸扎龙舟同样精彩,意义更加独特。论文对于龙舟制作仪式,竞渡仪式有细致的讨论,有很多新的见解。

( 5 )各地的龙舟祭祀问题。如,安徽、胶东、苏州、闽南、湖南、四川的讨论,论文讨论的端午问题涉及到多省市地区。从这些论文中,我们看到了中华端午节的文化共性居多,这也说明,端午节是最具有民族认同性的节日。有两篇论文讨论了韩国的端午祭问题,并发现其与萨满仪式的一致性,可见东北亚的中华文化共性问题。湖北境内的咸宁、秭归、通山、潜江等地的端午习俗,体现出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有些论文,往往一篇论文承载很多的内容,有一些单一专题论文十分有趣,如关于粽叶的问题,卫生防疫问题,恶日问题,大端午与辟邪问题,浴兰问题,端午研究百年历史问题等,可见整体研究有整体研究的分量,专题研究有专题研究的深度,各得其趣。

同时,通过学习交流,笔者对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一,我们的论文中细致的田野报告不是很多,比如神舟的细致描述报告还没有。还有, 10多篇论文不同程度讲到饮食问题,但我们对于粽子生产到底如何,产值多少,究竟有多少人吃粽子,我们还是不清楚,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

其二,我们强调节日的文化意义,怎样实践,有无实践,都是一个问题。我们是文化的研究者,也是文化的建构者,文化的价值观的推进实践者。比如屈原精神,究竟多少人受到屈原精神影响,我们需要调查,需要提出实施方案,使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二、屈原文化研究问题

与端午节文化那样集中讨论问题不同,本次会议的屈原文化的研究主题不是那么集中。一个问题是老问题,即关于屈原生平与地域关系问题。出生地问题,这次争论不激烈了,但是有了死亡地、投江地的争论。这种争论有无益处呢?我们认为文化是一种认同。对于生平的地域性,往往有传说支撑,说明这种认同不是从今天开始的,那就要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允许这种争鸣,当然不能陷入恶性的毫无科学性的境地。

另外,关于沧浪的地域空间,屈庙的讨论也是十分有趣的。屈原研究要走出单一的文献研究的路子,应该是物象叙事,仪式叙事的统一,建立立体的屈原研究模式。

文献研究用力颇深的屈赋与占卜的研究,鄂君启节的楚辞地理研究,两汉经学对于楚辞学的影响研究等,都是很见功力的作品。而屈原对于历史人物的影响研究,从杨雄到杜甫,让我们看到屈原影响力的历史足迹。

其他,屈原与象棋,楚辞与南方建筑,楚辞与图学等,都是有新意的探索。

关于宋玉的研究是湖南科技大学团队的辛勤贡献,无论是研究生的宋玉传说研究作品,还是导师的文献提要,都是实实在在,体现出该团队的实力和甘于寂寞奉献的精神。

其他的楚国地理研究,老河口的研究,归州研究,夷陵研究,都勾起了温馨的回忆,学术性与人文性俱佳。关于简牍中的楚人禳灾,大事记年不是起于楚人,楚国女神形象,楚婚俗多维关照,楚墓出土食物,上博简兰赋,兰台作家的道术,荆楚文化与杜甫,楚学研究三千年等问题,多数小中见大,体现出成熟的禀赋。美中不足的是,屈原文化研究明显关注简牍等外在文献,对于屈原作品几乎没有集中研究。

三、期待和建议

一是这样的活动要继续下去,持续作出精彩,把西塞神舟研究引向深入,不只是会议论文,还要形成课题,这样才会有深度,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黄石经验” 。

二是湖北地区要做好大端午的文章和凤舟竞渡的文章,丰富中国端午文化的内涵。

三是要做好宋玉的文章。屈宋并称,老庄,孔孟都是并称的,宋玉显然被忽视,需要做大这篇文章。

四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与楚国文化精神,如何真正弘扬,要拿出具体计划,否则就会是表面文章。

五是我们希望西塞神舟会能够得到当地政府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继续保持这样的原生态形态,并保护这样的原生态,特别是保护其特定的文化空间,珍惜这宗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为人类文化保护作出应有贡献。

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民俗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