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地到天空 ——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主题

   刊发时间:2017-08-29   高有鹏

牛郎织女是关于人间与天上的传说,其实,它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牛郎的牛,织女从属于牛郎,集中了大地上的农耕生活与文化。另一个主题是天河的天,集中了天上的众神。牛郎织女传说的结局,是人间转换到了天上,完成了生活方式与精神方式的超越,是一个永恒的梦想。

牛郎织女的家乡是大地,即男耕女织的生活范式。牛,是传说转换主题的媒介。牛郎不是孤儿,他有一个哥哥,有嫂子。哥哥与嫂子容不下牛郎,要分家。分家的主持人是他们的舅舅。这是乡村社会的秩序与规则。舅舅的权利,意味着女性社会的尊严。在乡村社会的伦理构造中,财富是一个孵化器,许多事情都由此展开。诸如孝道,养活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其实是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民以食为天,财富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尊严,是人生权利的必要存在。牛郎的世界因为他的父母不存在而被抛弃,这是乡村世界的残酷现实,嫂子的恶人角色由此构成。嫂子的角色很值得人思索,一方面她要体现夫权,一方面她要体现女权,但是,她始终不居于主体地位,但她要争取权利,所以,她要克服现实中的一切亲情,实现自己的意志。牛郎的嫂子割断了牛郎兄弟的情谊,把牛郎驱逐出家庭,在事实上形成牛郎的人生社会化。与此对比,可以想见五世其昌的乡村社会梦想有多么不容易。牛郎离开家庭,出门远行,事实上是漂泊。他唯一的财富是一头牛,一头不寻常的牛。这头牛预见牛郎的人生,告诉他有天上的仙女会与他结合为夫妻。而其中的理由是一个禁忌,就是织女的衣服被牛郎拿去,她的身体被牛郎看到,同时也就被拥有。没有衣服,就失去回到天上的能力,这是法力的象征,也是巫术文化的普遍性意义。织女为什么要来到人间的池塘洗澡?这里暗含着一种文化主题,即天上的世界充满孤独,有太多的清规戒律,人间则充满自由。这里存在着礼失求诸野的契机。总之,牛郎织女的相遇,是乡村世界的又一次组合与构建。牛郎织女生儿育女,完成了农耕文明的第一个梦想,即男耕女织与生儿育女。

当然,人生的基本意义从财富出发,却不仅仅限制在财富层面上。人生的诉求是多种多样的,很多劳动技能都是围绕吃饭这个主题展开的,形成丰富多彩的工匠精神。牛郎织女的劳动技能是低级的,也是乡村世界普遍的,耕种是获得食物的方式,纺织是获得衣服的方式,相对食物而言,纺织与衣服就形成了人生的升华。织女走进牛郎的世界,在事实上形成他们人生世界的一次超越。

牛郎织女的世界是稳定的,自然是幸福快乐的。而超越自己的生活,就意味着必须经受生活的痛苦。改变牛郎织女命运的是织女要回到天上,不论织女是否是情愿的,都是一种改变现状的事实。在许多传说故事中,仙女离开的原因多是自愿的,这就意味着门第观念的差异,与财富和尊严相关。织女已经有了儿女,完全融入乡村世界,因为外力,却形成人生的痛苦。

人生的超越,意味着痛苦的选择。织女回到天上,牛郎不愿意接受这种事实,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带着孩子,一起赶往天庭。同样,牛郎分家时得到的那头老牛又一次帮助牛郎获得飞天的法力。这里包含着古老的牛崇拜,包含着牛图腾等信仰内容。生活的意义不仅仅是追求幸福快乐,而且充满希望,通过遗憾与缺失,形成人生的思索。人生的经验是可贵的,而教训更有价值。牛郎织女的结合遭遇新的阻碍,这就是天河。有许多传说故事描述,是天上的王母娘娘用簪子划出天河,这里的意义更丰富,涉及到西王母崇拜与天体崇拜等内容。牛郎织女的世界被改变,就不能简单停留在眼前的现状。如何超越现实,这就成为一个新的主题。鹊桥相会,完成了牛郎织女的梦想,也形成人生意义的启迪。超越,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哲学精神。没有超越,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这是中国的道理,不仅仅属于乡村社会。

            (作者为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