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清明寒食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在山西介休举办

   刊发时间:2018-04-19  

4月4日,恰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又是山西不少地方的寒食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我们的节日——清明寒食文化传承创新”座谈会在山西省介休市举办,中国民协活动管理处处长侯仰军、山西省民协主席李荣钢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三十余人出席。

民间传说,清明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晋国忠臣、孝子介子推的。介子推曾经跟随晋国公子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逃难,十九年不离不弃。在晋文公没有食物的时候,介子推不惜割大腿上的肉供他充饥。晋文公回国即位后,大封功臣,偏偏忘了介子推。介子推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臣下不应该争功请赏;忠君应该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趁机回家探母去了。后来有人启奏晋文公,说介子推功劳最大,应该重赏。晋文公听后,立即派人寻找。介子推不愿回朝为官,背着母亲到绵山上隐居起来。晋文公找不到介子推,就火焚绵山,企图逼他出来。没想到烈火烧尽,也没见到介子推。众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被烧死。晋文公悲痛万分,安葬遗体时,发现介子推背后有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追悔莫及,为悼念介子推,下令这天不许生火,只能吃冷食。后世遂形成了寒食节。

座谈会上,田兆元、钟亚军、田艳、王娟、李波、侯仰军、李荣钢等围绕清明寒食文化的传承、介子推文化与忠孝文化的历史嬗变、如何传承弘扬节日文化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山西绵山系寒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寒食节的形成、传承和弘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要在介子推到底是哪里人、寒食节到底起源于介休还是灵石等细枝末节问题上花费太多的精力,而应该着重探讨如何传承、弘扬节日文化,特别是介子推的爱国情怀、政治抱负、奉献精神、人生准则、孝道品质,以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座谈会召开前,与会专家学者专程到灵石县介林、马和中学、马和小学调研,听取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树忠关于清明节祭祀介子推的情况介绍,仔细了解学校开展“忠孝”教育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对于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做法表示赞同,希望把这种做法作为一个好经验通过媒体宣传、推广出去,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