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内丘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在河北内丘举行

   刊发时间:2018-08-31  

金秋八月,瓜果飘香。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内丘县委县政府承办的 “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内丘七夕民俗展演暨七夕文化论坛”活动于2018年8月16—18日在河北内丘县隆重举行。

中国文联国际联络部主任董占顺,中国民协副主席苑利、程建军,中国民协顾问罗杨,中国文联老干部局副局长麻振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原主任李松,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河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祁海峰,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刘立斌,内丘县委书记张辉、县长杨辉等领导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社科院、国防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石家庄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山西晋中学院,邢台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社科单位及河北省有关市县文联、民协6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千年古县”内丘,就内丘七夕文化在当代的价值等话题进行研讨,对如何整合内丘丰厚的七夕民俗文化、庙会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等问题,建言献策。

内丘县西倚太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邢白瓷”发祥地,中华医祖扁鹊的安息地,内丘神码全国独有,被称为中国木刻版画的活化石。目前全县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项;国家、省、市、县非遗项目39项。在传统节日文化中,尤以“七夕”文化独具特色,据《内丘县志》记载:“内丘县城七月七庙会是为祭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设立的庙会”。从古至今,这里的七夕民俗活动活跃且颇具特色。千百年来,每逢七夕佳节,这里的群众都会举办盛大的牛郎织女祭祀及众多民俗活动,使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所承载的忠贞爱情、追求美好、勤劳智慧、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勇于斗争、向往和谐的民族美德,构成了地域鲜明、特色独有的“七夕文化”,经久不衰。

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在交台村牛王庙一同观摩了传统送神牛和牛郎上天祭仪,入户观看妇女乞巧,葡萄架下听私语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县城东关玉皇庙观看了七夕“天棚地棚”制作过程、起祭仪式、焚祭仪式,实际考察牛郎织女民间祭祀活动。会议还为大家安排到最美古村落—黄岔村,观摩祭山神、打花杆、抬杠箱等民俗活动。考察了扁鹊庙以及邢窑博物馆、体验馆、遗址馆。专家们对内丘玉皇庙、牛王庙所展示的原生态七夕民俗祭仪和民俗事象赞叹不已,认为这不仅是内丘历史文化厚重的缩影,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为进一步探讨内丘七夕文化的意义、价值和影响,18日上午举行了“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内丘七夕文化论坛”,由中国民协副主席程健军和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分别主持。中共内丘县县长杨辉致欢迎词,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解晓勇出席并讲话。中国民协副主席苑利教授针对非遗传承方面做了重要阐述,中国传媒大学刘晔媛教授在内丘文化特色及创新方面做了学术精彩演讲,中国民协顾问夏挽群教授从内丘文化生命力、女性文化、审美价值方面做了学术发言,河北科技大学刘立军副教授在七夕传统民俗参与年龄的年轻化、有创新的文化旅游用品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以教学中的七夕主题服饰品设计为案例做了生动说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国防大学吴格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康丽教授,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北京大学王娟研究员,河北省文史研究馆梁勇教授,河北大学张俊敏、马兰副教授,张家口民协吴桐主席等众多专家分别发言,围绕七夕文化当代价值、如何保护传承、培养传承人、现实生活意义及针对内丘文化资源、地域特色、文化融合、区域联合品牌塑造、文化构建主体、旅游产品、影视化传播等方面做了发言。

河北省民协副主席苏靖懿宣读了《内丘宣言》,与会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媒体记者掌声通过本次研讨会倡议的宣言内容,并签名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