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2021八桂民俗盛典·中秋供月暨“壮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在广西忻城举行

   刊发时间:2021-09-24   作者:刘洋

9月18日至23日,“我们的节日”——2021八桂民俗盛典·中秋小马仔供月暨“壮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在广西忻城举行。中秋节是忻城的重大节日,今年的节庆活动包括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展销会、十二生肖小马仔供月赏花灯展览、塄泉龙取水祈福仪式、民俗巡游、中秋供月大典、放河灯祈福、壮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研讨会等精彩环节,民俗巡游和中秋供月大典更是将中秋庆典推向高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联一级巡视员、副主席韦苏文,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牙韩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协“中国节日研究中心”主任萧放,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等领导、专家学者、民间文艺志愿者等近60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来宾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来宾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忻城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广西山歌学会、中共忻城县委宣传部、忻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忻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忻城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承办。活动期间由央视网、凤凰网同步直播,观众人数达近510万。

 

忻城县是壮族聚居区,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壮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有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衙署。忻城县壮族中秋节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尤以十二生肖小马仔供月习俗为典型。2020年忻城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司文化之乡,忻城县“中秋节·小马仔供月赏花灯节”获评“新时代·中国最具特色旅游节庆”奖项;2021年1月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制作技艺入列广西壮族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秋佳节制作“小马仔”是忻城的独特风俗,已延续多年。据当地传承人介绍,“小马仔”来源于土司文化,以土司行军打仗、搬运粮食物资所常用的牛和马形象居多,后发展为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小马仔”一般用米粉来制作,制作过程有一套完成的工序。首先将打好的上等大白米用水浸泡2至3天,待米发开后将其磨细,用机器打成浆状,把水沥干;然后拿到锅里蒸熟,经过人工舂细,搓成熟米团,再把熟米团切成若干小块,捏成各式各样的“小马仔”,捏好后放入锅内蒸20分钟,最后给蒸熟晾干的“小马仔”上色。在忻城,每年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把各式各样的“小马仔”和月饼、水果、柚子灯等供品一起摆上供桌,朝着月亮的方向摆放祈福。

 

9月21日下午6点半,热闹非凡的忻城中秋活动由塄泉龙取水祈福仪式拉开序幕。仪式过后,三条由鸡血点睛的龙带领队伍在忻城土司老街巡游,张灯结彩的街道上,各家门前列出供桌,摆上家人亲手制作的“小马仔”、月饼、蔬菜水果、花灯、手工作品,如用柚子皮、火龙果扮成的“小猪”,雕花的西瓜,画有“医护人员战役”、嫦娥飞天图案的柚子,用稻米染色制作的“建党百年”和“五谷丰登”图,南瓜灯等,用柚子作为香炉点上香烛,五彩斑斓,匠心独运,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巡游结束后,中秋供月大典于9点正式开始。大典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远古的祝祷”“供月祈福”“祝福祖国”,主要内容有土司乐舞、献供、祭月、读祝文、祭酒、献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快闪合唱等。自治区内各族文艺家表演了民歌《月柔柔》、民谣《打蒲谣》等,与当地民众共同寄托“人月两团圆”的美好夙愿。供月大典结束后,当地民众还自发组织了放河灯祈福等活动。

 

22日上午,“壮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研讨会”召开,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牙韩彰主持会议,忻城县委副书记唐林致欢迎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担任学术主持,广西民协副主席、桂林学院院长杨树喆做学术总结。研讨会围绕“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传承与变迁、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壮族中秋拜月习俗与祈福文化产业探析、传统节庆的当代转型与价值重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传统手工技艺与壮锦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壮族土司文化遗产研究、广西山歌文化资源的保护”等论题展开研讨,萧放、樊绍光、杨秀、樊圣林、梁恒源、杨树喆、过竹、郑天雄、覃祥周、黄赠荣、王光荣、黄怡鹏、孙丰蕊、韦亮节、黄金华、韦捷、郭兴、覃悦坤、廖引帮、陆肖鸣、陈伟玲等21位与会代表发言。

 

萧放教授以《民俗传统与乡村振兴》为题,提出调用非遗资源,重建乡村的精神传统;挖掘乡规民约村社文化传统,利用节庆传统、人生仪式增进乡村文明;以村落口头传统与乡村表演艺术提升乡村文化影响,讲好小马仔供月故事以扩大忻城民俗文化影响力;发掘村落生计资源,以特色物产手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等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他认为小马仔技艺申遗只强调手艺,而小马仔供月的节会习俗申遗将是重要的中秋节俗保护路径。依托社会大环境,根据当代社会需要,对民俗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实现村落内涵发展的振兴之路。

 

杨秀研究员的研讨议题是《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乡村建设中的启用》,她结合在忻城的调研实践,认为小马仔供月习俗是忻城文化的牵挂和乡愁,文化价值不可估量。她建议以扎实的学术调研盘点忻城的民俗文化学术家底;建议当地政府以中秋节为中心,扩大与中秋相关的习俗评选,增加当地丰收物产评选的品类,以提升民众的乡土自信与文化自觉。

 

中共忻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忻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樊绍光以《忻城十二生肖小马仔供月习俗》为题,介绍了十二生肖小马仔的制作方式,供月习俗的传承和演变,小马仔制作技艺的申遗过程,提供了全面的民俗资料。

 

其他与会代表就如何大力推进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入挖掘忻城中秋拜月民俗、壮锦文化、土司文化内涵,多维度挖掘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及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热烈探讨。牙韩彰主席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此次活动对于促进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以及推动忻城民俗和文化遗产有效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