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惊艳盛京

   刊发时间:2020-09-22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沈阳市文联,中国民协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等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9月20日在辽宁沈阳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一场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旗袍盛会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上演。北京的“木真了”、上海的“瀚艺”、深圳的“吉祥斋”、杭州的“葳芸”、苏州“绣娘”、沈阳的“玺赢”等多个优秀的旗袍品牌齐聚沈阳,引领旗袍时尚的风向标。

 

中国民协副主席苑利在开幕式上致辞。沈阳市市长姜有为,沈阳市委宣传部部长于振明,辽宁省文联党组书记张兴奎,中国民协顾问曹保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副主任刘德伟等出席开幕式和文化节系列活动。

 

作为第二届中国(沈阳)旗袍文化节的重要内容,“锦绣旗袍·魅力盛京”作品展同期开展。展览由剪纸艺术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三个部分组成。10名模特身着剪纸旗袍艺术作品开启舞台走秀,成为一大亮点。美术展着重表现旗袍之美,围绕旗袍与生活、旗袍与历史、旗袍与文化、旗袍与城市等主题,涵盖了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版画等作品。书法展征集了反映旗袍文化的歌词、诗歌等优秀书法作品,汇集楷、行、隶、草、篆等多种书体。

 

此次艺术节还采用线上征集和传播方式举办了旗袍文化论坛。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以及旗袍技艺传承人提交了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并围绕旗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们认为,服饰是人类文明独具特色而又源远流长的生活方式,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寄托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绝、承前启后等特征在服饰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服饰文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绝妙例证。近年来,中国民协与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开展对旗袍满绣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大力培育传承人队伍,塑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