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说唱述略

   刊发时间:2019-06-29   作者:柯 琳

中国少数民族说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式各异,自诞生起一直伴随着本民族的生存、繁衍、迁徙和发展,传播着本民族的历史、宗教、生产、生活等知识,并陶冶着本民族的情操,记录着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

 

一、少数民族说唱个性定位和独特的文化身份

 

少数民族说唱丰富多彩,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少数民族说唱艺人,各曲种积累了无数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地方特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曲种共约400余种,少数民族曲种约占我国民间曲种的60%,有近200余种。 识别、认定、突现、张扬少数民族说唱,是曲艺文化定位的核心内容。突显个性魅力,坚持差异化,对外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区别,对内强调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是少数民族说唱的文化身份和个性定位。

 

从内容看,少数民族的很多曲种是说唱本民族的历史故事、题材,往往是史诗、叙事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具有质朴凝重色彩和酣畅鲜明的民族风格。一些曲种源于本民间祭祀仪式和巫师活动,同当地的民间信仰与民俗活动密切相关。演唱常常是边唱边舞,或边唱边奏边表演;还有些曲种多由民歌发展而来,唱腔抒情优美、含蓄深情;而另一些曲种则即兴式的赞词、祝词等,曲调活泼、流畅;还有的曲种幽默风趣,逗乐开心,它们都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

 

少数民族说唱是作为民歌向戏曲、戏剧过渡的中间艺术,承载担负着艺术转型的作用,许多曲种都与本民族的民歌有着直接的联系。如白族的“大本曲”音乐就直接吸收了白族民歌的音调,而许多曲剧种则是在本民族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如“白剧”的主要曲调是在白族民歌和“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朝鲜族“唱剧”是在其说唱艺术“盘索里”的基础上,将一人多角色变成多人多角色,同时借鉴其他艺术表演形式逐渐发展起来的。布依族“布依戏”中“北路土戏”的音乐是以布依族曲种“八音坐弹”为基础等等。少数民族说唱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

 

二、 少数民族说唱分类

 

少数民族说唱因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语言声韵、民风民俗等不同,呈现出曲种繁多,五彩斑斓的状况。因此,不能用汉族“曲艺”的概念来套少数民族的说唱,也不应以汉族的鼓曲、弹词、牌子曲、琴书、道情等类型来判断其属性,更不能硬套汉族曲艺的分类方法。目前,整体上对少数民族说唱分类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我们说,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说唱,就不会有丰富多彩的中华大曲艺文化。

 

中国少数民族说唱最本质的表现特征,是说与唱、歌与舞的紧密结合。说与唱、歌与舞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说唱的表征。《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研究》(柯琳著)将少数民族分类采取四级分类。即“语系”为一级,“功用”为二级,“体裁”为三级,“题材”为四级的分类法。基此,少数民族说唱按语系分为: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说唱、阿尔泰语系少数民族说唱、南亚语系少数民族说唱、南岛语系少数民族说唱、印欧语系少数民族说唱。   

 

三、少数民族说唱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1、少数民族说唱的表现形式:少数民族说唱有其复杂和独特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根据少数民族说唱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形式有:说唱形式、歌唱形式、舞唱形式和杂艺形式。其中,说唱形式主要是指与说唱中民间文学与民间音乐有关系的曲种;歌唱形式主要是指与说唱中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乐器伴奏有关系的曲种;舞唱形式主要是指与说唱中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有关系的曲种;杂艺形式主要是指与民间习俗有关的各种民间杂艺曲种。它们可抒情,可叙事,诙谐、生动。既有宏大的史诗,又有追求美好爱情的颂歌;既有美丽神奇的历史传说,也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少数民族说唱的表现特征:(1)少数民族曲种繁杂多彩。(2)内容题材广泛,涵盖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民风民俗、思想理念、审美追求等方方面面。(3)底蕴深厚。表现在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中。(4)特点鲜明。少数民族中多数有语言而无通用文字,其历史和文化主要通过说唱或歌唱的形式来传承。(5)歌舞突出。少数民族说唱以歌舞突出独树一帜,歌舞在少数民族说唱表演中占据主要表现方式。(6)服饰独特。各民族居住环境、社会发展、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别,也造就了少数民族说唱表演服饰多样化的特点。(7)篇幅长大。少数民族说唱一般都比较长,短的数百行(个别数十行),长的数万行,甚至数百万行。如柯尔克孜的《玛纳斯》、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彝族《梅葛》、佤族《萌芦的传说》、拉祜族《牡帕密帕》、哈尼族《奥色密色》、景颇族《目脑斋瓦》等。(8)表演技法多样。 

 

四、 少数民族说唱题材类型

 

少数民族说唱题材有以下六种类型。

1、史诗、叙事诗类。我国北方民族多流传英雄史诗,南方民族多流行创世史诗。一般而言,北方民族居于交通便利的中亚大草原,流动性大,容易战争,产生兼并出现英雄,形成“大帝国”。如赫哲族讲唱文学形式“伊玛勘”中《安德莫日根》等雏形英雄史诗;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等。而南方民族多居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多农业生产较平和,联系不多,历史上未出现国家政权组织和大规模战争。此外,南方气候、地形复杂,容易引起想象。因而,在神话思维影响下形成创世史诗。

 

叙事长诗在民间,特别是在少数民族中是以特有的说唱形式作为载体进行传播和传承的。在南方有20个民族中,共有30多部创世史诗,其中云南的16个民族就有20多部创世史诗。在民间,通过说唱形式承载着史诗的内容,记录着一个民族最古老的历史。

 

2、神话传说类。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它主要靠记忆口头讲述,用韵文形式说唱神话传说。在少数民族中,说唱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自然的愿望,这些用奇丽的幻想来传唱的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洪水遗民再生人类的传说,少数民族中这一类的母题作品非常多,且篇幅长,故事曲折,并与葫芦崇拜、兄妹婚、人类来源、氏族(原始民族)起源相结合,包涵了丰富的历史内容。

 

3、哲理、祈福祝词类。哲理、祈福祝词类,是以说唱形式来歌功颂德,颂扬或赞颂。这类说唱形式没有人物情节,没有叙述性。但是,在少数民族民间很流行。其中有些“哲理”、“祝词”因为很精彩、形象,很有教益。所以在少数民族中的各种重要场合都会说唱,并约定俗称,成为各民族的一种礼俗。如哈萨克族的“巴塔提列克”、“吾斯耶提”,蒙古族的“赞词”、“颂歌”,苗族的“酒歌”、“嘎福歌”等。

 

4、赞词。祝词是献给神和祖辈的口头颂歌,或是长者及老年人对青年一代的祝福。赞词主要是赞美景物,以及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赞赏感情。祝词、赞词因祝赞的对象不同,形式也有差异。但祝词中不无赞美,赞词中也包含着祝颂,二者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

 

5、生活故事类。是以讲述本民族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故事为主,且能够集中体现本民族文化与审美特征。在各民族说唱中,这类曲艺数量最多、种类最广,广受各民族老百姓的青睐。如壮族“唱师”、白族“大本曲”、赫哲族“依玛堪”、傣族“赞哈”、蒙古族“好来宝”等。

 

6、受汉族文学影响的少数民族说唱类。是指以历代汉族作家撰写的传奇、小说中部分经典章节或完整的故事情节为说唱内容。此类说唱主要出现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较多、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的民族文化交融区。如满族“子弟书”、蒙古族“乌力格尔”、土家族“长阳南曲”及达斡尔族的“乌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