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民歌展演

   刊发时间:2022-09-07   作者:张慧霖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茶马古道,它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它不仅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更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赶马路途遥远、危险重重,赶马人通过唱歌来宣泄和表达他们的情感,用脚印连接山脉,用歌声承载文明。如今,这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去了。然而,留印在茶马古道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歌艺术世世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落实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部署,通过深入开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歌艺术的当代传承传播,加强民间文艺传承人的技艺展示与传习经验交流,支持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大区域民间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  山间铃响马帮来——茶马古道民歌展演”于9月5日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成功举办,以民间文艺演出的形式喜迎党的二十大。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三级调研员、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礼敏,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协主席杨海涛,中共临沧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芶开波,临沧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高兴然,中共沧源佤族自治县委书记唐兴平,沧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繁荣,以及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各地民间歌手、媒体记者二百多人齐聚“葫芦小镇”,共享民歌盛宴。

 

开幕式上,李繁荣、芶开波先后致辞并介绍沧源县的自然生态、经济文化等概况。杨海涛、李倩分别讲话。李倩指出,云南临沧一直是中国民协关注的民族民间文化厚植区,佤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革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辉煌事迹享誉全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沧源县再次成为全体党员向往的地方。沧源佤族自治县作为茶马古道重要节点和文化承载地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学积累。民间文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资源。充分发掘民间文学中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能有效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本次民歌展演以“保护、传承、发展、利用”为主旨,以“新时代·新生活·新丝路·新征程”为主题,秉持文化原生态理念,现场民歌全部采用清唱或民族乐器现场伴奏,不使用伴奏带。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本次活动特邀云南、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宁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传承人、表演队,精选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代表性民歌进行集中展演。这些传唱于田间地头、高山峡谷间的民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唱出了老百姓的亲情、友情、爱情,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深情,用各地、各民族的歌声,歌颂了党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小康生活,展现出爱国主义、“四个自信”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心声。


在文化点评环节,中央民族大学崔玲玲教授从宏观层面解读了茶马古道民歌的价值。民歌作为媒介,打通山脉间的阻隔,促进了民间交往、交流和交融,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音乐学院杨红教授从微观层面讲述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民族、不同民歌流动的音声景观,通过舞台场景再现、重构生活场景,阐释疍家咸水歌、壮瑶情歌、莲花褒歌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中国传媒大学何晓兵教授则从历史溯源,追忆云南民族迁徙历史,讲述6000年以前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带的“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又称“西方牧羊人”)陆续向南迁徙繁衍,进入川西南、云南等地,形成彝族、白族、景颇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普米族、纳西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等多民族,由此带来各民族不同韵味的“放羊调”,还讲述了花儿、信天游、山曲、爬山调、鲜花调等不同地域民歌的渊源、传承及表演空间下民俗内涵。 

 

民歌传承人以歌代言,礼赞新生活,讴歌新时代。来自茶马古道沿线的赶马调、放羊调、南盘江调、古根调、五山腔、海菜腔、汕尾渔歌、莲花褒歌、花儿、信天游等各民族民歌争奇斗艳,演出现场高潮迭起。展演活动最后,按佤族传统习俗燃起篝火,一首高亢的佤族传统民歌《加林赛》充分调动起舞台上下共同的参与热情,各族民歌艺人、观众、专家们手拉手、排起队,伴随着节奏明快的佤族木鼓,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沉浸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


本次展演由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协、云南省文联、云南省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全程在央视频“民间文艺大观”频道和中国民协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线上观众好评连连,观看数据不断刷新,为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提供了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