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你相逢——中国民协走进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系列活动在浙江象山举办

   刊发时间:2020-09-18   作者:张慧霖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精神的贯彻和落实。自大系出版工程实施以来,社会宣传推广活动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立足于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根植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不断探寻对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采集、整理、出版与传播工作,有效地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促进全国各地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让民间文学资源真正活起来。

 

9月14日至16日,在浙江省象山县举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渔村故事与民间信仰”主题论坛,并开展“渔你相逢——中国民协走进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由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20宁波象山系列开渔活动组委会主办,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象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浙江省民协主席杭间,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郑蓉,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张均林,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礼敏,浙江省民协副秘书长蒋建云,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劲,宁波市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施孝峰,宁波市民协主席施珍,象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钮晶莹,象山县人大副主任胡建萍,象山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郑辉,象山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晟,象山县民协主席卢圣贵等出席了主题论坛。

 

本次论坛交流是中国民协与浙江省象山县第六次合作,主要围绕“渔村故事与民间信仰”主题,集中研究探讨渔村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说唱、神话、歌谣、谚语、俗语、民俗文化、民间信仰与渔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有效融合等领域的问题,深入挖掘滨海文化、渔民文化、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促进文旅结合、促进渔村文化振兴,拓展海洋文化发展空间。主题论坛自征稿以来,得到全国各地民间文艺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收到大量投稿论文,经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共同筛选、评审,最终确定了11篇入选论文。

 

会上,邱运华在讲话中,首先传达了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其次介绍了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工作成果与大系社会宣传推广活动情况;最后,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将“渔村故事、民间信仰”与“象山渔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利用”有效融合,进一步着眼于海洋文化与渔村产业振兴等社会发展与生活需要,为象山渔文化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广东省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湛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黎明从粤西护海神“罗侯王”民间信仰习俗的入手,讲述了历史人物演变为民间信仰的形成与扩展。这种信念超越了宗教信仰,不仅是人们对英烈的崇敬和缅怀与对历史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凝聚了渔民祈求与海洋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和精神追求。

 

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郦伟山通过讲述如意娘娘故事与相关信俗,阐述了海峡两岸如意信仰圈的迁徙、传播、衍变和重归,对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增进民间亲善,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绍兴市民协秘书长何宝玉从文旅融合的视野下,探究了渔村故事的传承和利用,分别从政策支持、非遗保护、渔村故事在渔村建设中的利用进行了分析,结合讲好渔村故事的象山范本,提出了启示与借鉴。

 

其他专家也分别做了主题发言,通过多维度、多学科、深层次的探讨交流,以前瞻性思维、宽广的视野,深刻分析了海洋渔文化的开发保护、渔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展望了前景,明确了思路,给出了建议,汇聚了行业智慧,凝聚了科学共识。

 

王锦强在总结发言中,简要介绍了多年以来中国民协与象山海洋文化节、开渔节等民俗节庆活动合作的主要成果。他指出,民间信仰是历史文化的神圣叙事,是人类心怀虔诚、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之道,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渔文化研究对象、范围与核心内涵,探讨了民间故事与民俗信仰的互动关系。他说,今天的论坛,可以说是针对渔村振兴与渔文化建设研究的高端把脉,也是一次精准施策,有关的思路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信这对象山县今后的全域旅游发展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6日上午,与会人员考察了第二十三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仪式,并出席了开渔节开船仪式。

 

此外,参会专家、学者到渔港古城调研了石浦渔歌号子、细十番,考察了石浦镇东门渔村天妃宫、海神庙,听讲如意娘娘信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