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社开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辑培训系列讲座

   刊发时间:2019-05-07  

4月17-24日,中国文联出版社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编辑培训系列讲座。围绕已经到稿的示范卷中存在的问题,我社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

 

4月1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做了题为《史诗:概念、文类与文本》的讲座,对史诗的概念、定义、分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他指出,史诗是一种吸纳和杂糅了各种传统文类的“超级文类”“复合文类”,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多样性,不能单纯以长短来论定一部史诗,更不能因此而模糊了史诗概念的边界、消解了史诗的核心属性和本质特征。史诗在形式上具有韵文特色;在内容上篇幅宏大、内容庄严、主题重大,多围绕半人半神的主人公英雄业绩展开故事;在文化价值上,通常代表民族精神、具有百科全书性质,在民族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标志性意义。

 

针对《大系》示范卷史诗书稿《伊玛堪》《格萨尔》,阿地里研究员强调,编辑不仅要关注书稿本身的内容,更应该了解这些文本是如何形成的。口头文学文本,特别是口头史诗文本最突出的特殊性就是:在表演中创作。史诗重要的不是演唱,而是演唱中的创作。每一次表演都是原创,每一次表演形成的文本都是不同的,因此,史诗文本的形成依赖于表演的语境、观众的特点、表演者的个性、表演过程中的细节等。《大系》史诗卷的编纂不仅要关注史诗演唱的内容,还要关注史诗表演的语境,包括歌手、演唱现场、听众、方言等多视角、多层面的信息,实现立体丰富的文本呈现。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

 

4月1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万建中做了题为《文类与文本:传说、故事的属性与编辑注意事项》的专题讲座,对传说、故事的文类属性以及编辑《大系》书稿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做了详细的讲解。他在讲座中强调了本次编纂的基本理念:不能编成民间故事作品集,一定要尊重并体现民间故事流传、讲述的特点,关照民间故事的讲述语境。他指出,一要保留民间故事的口头语言特色,要在故事文本中保留大量的方言俗语,同时用脚注的形式对这些方言俗语进行解释说明,并在附录里做方言对照和索引表;二要关注民间故事讲述的语境,要在每一个故事后面附有讲述者、采录者、采录时间、采录地点的基本信息,同时以附记的形式,对故事相关的习俗、讲述场景、讲述者、采录者、听众等情况作进一步的说明。他强调,在编辑《大系》时,应该尊重民间文学各种文类及文本的特殊性。

 

万建中教授

 

民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样式的民间文学中充满了语言智慧和魅力。4月19日上午,《大系》出版工程驻会专家、温州大学教授黄涛的讲座以《语言的魅力:俗语、谚语,兼及谜语》为题,围绕俗语、谚语、谜语的定义、分类及民俗语言的特点展开。他强调,民间语言的研究及《大系》语言类文本的编纂应该关注语言背后的行为主体、民俗活动和民众生活,文本要尽量呈现丰富多样的语境。民间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将生活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言外之意、意外之言简明扼要并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要理解和呈现这种语言智慧,需要借助方式多样的语境信息,如注明民间语言的出处、使用情境、相关习俗、流传地域等。

 

黄涛教授

 

4月22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杰文以《民间小戏的调查研究与文本编辑》为题,从民间小戏的定义、形成来源、发展脉络、分类体系及特点以及民间小戏的表演等多个方面来介绍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他指出,生活中民间小戏是一种活态的存在、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民间分类体系与学术分类体系是有区别的,处于民间小戏这一研究领域核心的并不是一套共同的术语,也不是一个清晰的研究对象,而是问题意识。这些问题就是:在表达性艺术中语言的与非语言的之间的互动,书面的与口头的之间的互动,风格的惯例以及表演中艺术性的呈现,文本与传统被创造、展演与维持的过程,研究者在口头传统研究过程中角色的政治与伦理,文本与口头艺术的形式等。不同的问题意识来自不同的方法论。在芬兰历史地理学派、功能主义、叙事学、口头程式理论、民族志、口述史等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下,观察、分析、记录和得到的文本是不同的。《大系》文本是一个过程中的文本,它经历了翻译、转写和呈现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知道该如何去对它进行编辑和出版。

 

王杰文教授

 

民间长诗,“以歌代言”,优美动人,极富中国特色。4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在《民间长诗的传唱与文本》的讲座中指出,民间长诗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它与神话、史诗、变文、说唱等其他民间文学体裁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民间长诗一般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但也有一些特殊样式。她强调,《大系》民间长诗卷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应该体现新时代特色、反映现有学术研究成果。首先,在内容上要补充特殊样式的民间叙事长诗,丰富传统民间长诗的编纂。其次,应该关注民间长诗以往研究和出版中一直忽略的音乐要素,民间长诗的歌唱充满情感、如泣如诉,这与歌手的个人风格,不同长诗的独特音调,以及不同乐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次,民间长诗立体活态存在于特定的现场空间(包括唱者语词、韵曲、串白、表情、肢体等),空间环境,受众情绪,歌手与参与者的互动等,《大系》文本应该对这些丰富的信息加以关注和呈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编辑是《大系》质量的最后把关者,在《大系》出版工程中的角色和作用非常重要。她倡导,不仅民间文学的搜集者、研究者需要田野作业,《大系》出版工程的编辑们也同样应该做田野作业。编辑要走出去,在田野作业中了解、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民间文学,真正把握好、编辑好、出版好《大系》。

 

贺学君研究员

讲座现场

 

此次编辑培训系列讲座,专家们一致认为,民间文学是活态的生活存在,了解并呈现民间文学的这种基本属性,囊括作品之外的丰富信息,包括讲述人、歌手、说唱艺人,特定的现场,参与者,方言与音乐等,才能真正体现新时代《大系》出版工程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大系》出版工程的编辑,不仅要对收到的书稿文本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同时,更应该清楚《大系》的文本是从何处来、是怎样获取、应该如何呈现。通过此次培训,编辑们对民间文学各体裁门类有了丰富而立体的认识,书稿中许多具体的专业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培训将为《大系》专业、合规、高质量、顺利出版提供动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