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孝仙居:传统文化情结下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

   刊发时间:2015-07-09  

“仁爱孝悌” 、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传统文化情结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凝结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和核心价值。

一、“慈孝仙居”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核心价值

以创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和“全国道德文明高地”为目标,浙江仙居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面建设惠及全县人民的精神家园,激发仙居人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为仙居“绿色发展、科学跨越”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支撑。

创建过程分初步探索、推进深化和巩固提升三个阶段实施,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常抓不懈。创建层次上遵循“从低到高”的理念,实现三级提升:一是使讲慈孝、行慈孝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的实际行动;二是形成一个从个体和善到家庭和睦到单位和气再到整个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三是将点滴家庭小爱升华成社会大爱,从爱亲人延伸到爱他人、爱单位、爱家乡、爱祖国。

“慈孝仙居”创建就是要大力弘扬慈孝文化,努力造就一个大孝大爱的人间仙居,不断提炼和凝聚“慈爱、孝敬、为善、有信”的核心价值内涵,成为仙居独特的人文精神。

“慈爱” ,就是关爱子女、仁慈爱人,做到长辈对晚辈的温和怜爱;“孝敬” ,就是孝顺父母、尊敬亲长; “为善” ,就是崇德向善、从善如流,倡导要人心向善、多行善事、造福乡里、报效社会,传承和扩展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亲情;“有信” ,就是尊重规则、信守承诺。

二、“慈孝仙居”创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基层的有效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现代文明的基础,是核心价值观的立足之地。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特点是我们有传承千年的慈孝伦理,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传统慈孝文化有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和塑造文化的积极作用,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慈孝仙居”创建所倡导的“慈爱、孝敬、为善、有信”这8个字其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 24个字的大众化和乡土化。

一是理论逻辑一致。当代的慈孝精神从小孝扩展到了大孝,从小爱扩展到了大爱,从个体行孝扩展到了集体行孝,从爱亲人延伸到爱他人、爱单位、爱家乡、爱祖国,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有机统一。

二是道德标准统一。道德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重要范畴,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是其直观的道德要求和外部表现,通俗化就是做人要讲良心、做善事。慈孝精神最核心、最根本的也就是“为善” ,是对善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是价值理念相同。“富强、民主、爱国、敬业”的社会价值理念建立在爱国精神基础上。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家乡、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意识和情感不会凭空产生、无缘无故汇集,爱国必须爱家,它植根在熟人社会的乡土情结里,流淌在延续千年的民族血脉里,构建在温馨和睦的家庭细胞里。慈孝精神从爱小家到爱大家,凸显了绵延不息的家国情怀。

四是法治精神相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平等契约精神,它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必须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个人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能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慈孝仙居”创建注重解决人在老和小两个比较弱势阶段的权益和发展问题,体现了社会契约里最根本的公平公正精神。

三、 “慈孝仙居”创建的实施模式和主要做法

第一,实施“以文化人”模式,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从文化挖掘、理论研究、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入手,通过编印《仙居古代24孝》 《大孝无声》等各种慈孝书籍、小册子,开展理论征文,组建慈孝宣讲团,开设“慈孝大讲堂” ,建设慈孝教育基地和慈孝公园,举办第三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暨慈孝文化研讨会、慈孝文化节,创作慈孝歌曲和文学作品,送慈孝戏曲、电影下乡,加强媒体宣传等,系统梳理传播仙居慈孝文化,确保慈孝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实施“典型感召”模式,使慈孝人物汇聚成林。开展“慈孝之星” 、“慈孝家庭” 、“美德少年”等多个层面、各个领域的“寻找最美仙居人”评选活动,培树了“最美奶奶”金冬梅、“最美妈妈”王雪娟、“最美兄弟”吴春勇、“最美女儿”俞仙红、“最美媳妇”季一婷等各具代表性的仙居“新二十四慈孝人物”群体,着力打造“最美风景” 、“最美风尚” 。通过举办颁奖晚会、组织报告会、开展专题宣传等方式,持续不断地跟进推广,使得这些最美人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给予典型各种优待政策,形成好人有好报、好人频出的生动局面。

第三,实施“全民践行”模式,使慈孝精神外化于行。全面发动、全民参与,扎实开展慈孝机关、慈孝村居、慈孝企业、慈孝学校创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尤其是突出农村的主战场地位,着重抓了两件事。一是以乡、村为单位建立慈孝基金。这个基金不同于慈善基金,它的募集和使用都在本地本村范围,大家看得见、用得到,因此慈孝基金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开展互帮互助的慈孝志愿服务。这种慈孝志愿服务组织主要建立在农村,队员大多是乡里乡亲,服务距离近,服务内容简便,因此成为了实实在在的贴心服务。

第四,实施“制度督孝”模式,使慈孝行为固化于魂。从正面激励和反面约束两方面建章立制。一方面,对慈孝典型在生活中给予照顾,每年组织免费体检,家庭困难的优先安排救助,并在景区旅游、公交出行、医疗服务等方面享有优待政策;联合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慈孝丰收贷”和“慈孝丰收卡” ,用慈孝做抵押,给予慈孝典型最大的优惠和方便。另一方面,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年度考核中,将是否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等指标纳入个人德的考核体系;去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明确把“不慈不孝”的对象列为不宜参选人员;在农村将慈孝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广泛签订慈孝协议,对村民行慈孝行为进行量化,若违反则在宅基地审批、村集体福利享受、入党和党员民主评议等方面采取限制性措施。

“慈孝仙居”创建使讲慈孝、行慈孝成为了每个仙居人的价值自觉和行动自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思想精华顺畅地进入大众的话语系统,全县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不断升华,崇德向善、崇孝向美的正能量不断凝聚。实践证明,道德品牌的“软实力”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效益” ,仙居正向着“绿色发展、科学跨越”的目标不断迈进。

(仙居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