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代表委员们就“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自信”建言献策

   刊发时间:2018-11-22  

2018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本期为大家整理关于文化传承、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01

文化传承

潘鲁生:保留民族民间文化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的乡村文明、乡土文化存在的断裂和瓦解问题,包括传统村落、民俗民艺、文化传承人等文化资源急剧流失,乡土文化的凝聚力不断减弱,乡村出现“空心化”等现象。

乡村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之根,乡村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实现温饱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越来越重要,追本溯源,源头在乡村。

文化自信在乡村进一步树立,才能从根本上挽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脉。

 

茅善玉:普及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来记录、保护和推广戏曲艺术和传统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新时代下,在各地方戏剧目库中不乏值得传世的优秀剧目,应抓紧时间把当代地方戏曲优秀作品拍摄成电影,利用胶片原汁原味地记录活跃在当今舞台上各地方剧种代表演员风采。

戏曲片除了可以在电视播放之外,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协商制订商业性与公益性有机结合,适合戏曲片放映渠道与资金补助的院线模式,使戏曲艺术能真正获得广泛而深度的传播。这对普及戏曲文化、扩大剧种剧目影响、传承民族文化,是一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工程。

 

刘红宇: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畴

 

文物属于国有资产,也是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文物保护可否纳入到公益诉讼职能范畴,是否可以通过司法解释等形式纳入,这需要检察机关去研究和推进。

公益诉讼是一个很新的领域,在各级人民检察院中,一直以来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代表国家提起刑事公诉,因此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方面的人才是很匮乏的,所以在加强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可以使用外脑,聘请专家学者和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公益诉讼不仅是一场法律运动,更是一场事关公共权利的维权运动,公益诉讼的发展与社会正义、民主法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何让每个公益诉讼案件都能经受历史的检验,成为人民敬畏的法律底线,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行为指南,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制度保障、细化信息公开内容、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接受群众监督。

 

李梅:戏曲进校园要抓好两个方面

 

戏曲进校园“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培养从业的年轻艺术家;另一条腿要伸向学校,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触戏曲,特别要多多感受我们的地方戏。地方戏就是地方的血脉,就是我们的基因。

戏曲作为活态的民族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认同和情感依赖,将其融入到旅游开发中,打造优质的文化产品,形成“旅游+文化”的模式,能有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让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鲜活的时代气息共存。

02

文化发展

国家文化云 文化与科技相融合

马化腾:“科技+文化”打造数字化中国

在文化领域,中国目前还明显存在文化资源分布和使用不均衡的问题。与此同时,站在新的发展方位,数字文化也迎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崛起的历史机遇。

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潜力,使之成为文化发展的助推器。通过“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促进文化产业内部、产业与社会各领域之间生态化、协同化发展,建设产业发达、文化繁荣、价值广泛的“数字文化中国”。

 

 

王黎光:将美育和国学教育

推广到基层和全民

 

文化艺术绝不是肤浅的“吹拉弹唱”,而是净化心灵,开启心智,塑造平凡而卓越人格。文化素质的提升仅有高等艺术教育是不足以完成的,需要全国各地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艺术人才,更多的是培养文化传承人。要在学校里把音教和实教结合在一起,我们不仅只培养音乐中吹拉弹唱的技巧,更要全面进行美育教育、国学教育。

 

朱永新:建设教育博物馆

 

强国必先强教,博物馆是对历史呈现最系统、最直观、最易接受的形式,建设教育博物馆能够使人民大众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性,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建设中国教育博物馆能够温故知新,促进人们在教育上继往开来的探索,建设中国教育博物馆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

通过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可以更好地展示和传播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理念,发挥对社会良好的引导作用,凝聚全社会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共识,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文化。

 

 

冯远征:科学规划国家艺术基金

 

国家艺术基金是为了扶持国家的艺术精品,但大部分都存在使用期限短,缺少打磨的现象,在资源的使用上有些浪费。所以,国家艺术基金的使用应该进行重新梳理,并对其科学的规划。

时间上,希望能有两年到三年左右的时间,精心打磨剧本排练演出,力求艺术上的高度。

还要给基金经济回报。小剧种或者小地方戏基金可以全部用来投入,以保证文化的生存和传承。但像人艺、国家话剧院或者是省级剧院这样的单位,他们申请艺术基金就要回报,让他们支持基金的雪球越滚越大,更能用以投入其他项目。

 

03

文化自信

京剧

潘保春:为使用汉字商标提供法律保障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字,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标志,使用汉字作为商标符合中国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也可以避免因为商标使用不规范、不易懂而诱导消费者。

商标作为产品的重要标识,也是特定产品内在信息的外在化体现。

如今产品竟争已然成为国家之间的竟争“武器”,文化的自信更应该通过产品传递下去,在产品商标上使用汉字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建议国内市场在产品上应该使用“汉字”’商标,以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现各类产品的品牌属性。

 

陈来:文化自信便要价值观自信

 

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讲文化自信,主要就是价值观的自信。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

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贾平凹:文化自信是我们

自立于世界的根本

 

我们的文化自信主要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自文学经典和无处不在的历史古迹。

无处不在的历史古迹,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的,无论是建筑还是展品,都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悠久和辉煌,都给予我们作为子孙后代的光荣和自豪。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几千年一直没有间断过的,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原因,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的根本。

 

齐玫: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源,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之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祖国的认知和热爱,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将优秀传统文化带进课堂,重点是融会贯通,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

 

(转自微信公众号:非遗传承人群研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