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重在设计创新

   刊发时间:2018-06-07  

传统工艺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综合了生产、生活、审美的活态文化体系。从国际社会看,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深远持久的过程,诸如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德国“包豪斯”等,倡导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衍生出今天兼具创新品质与美学价值的产品体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重视造物文化,传统工艺凝聚农耕文明的丰厚积淀,作为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累积的造物经验,创造了灿烂的工艺文明。从近现代发展趋势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艺术被视为重要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资源,纳入中国现代文化构建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一系列引导和促进传统工艺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使传统工艺真正在文化复兴的意义上受到重视,开启更深层次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如何振兴传统工艺?传统工艺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应遵循“保护、传承、创新、衍生”四项原则。

01

保护是基础,要突出原汁原味,续存文化种子。具有鲜明民族历史文化特色但处于濒危困境的传统工艺必须加强抢救和保护,但保护不能局限于工艺本身,还需修复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土壤。传统工艺的保护涉及政策立法和文化生态修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政府、手工艺人、专家、公众要共同行动。

02

传承是关键,形成兼顾个体与集体的传承体系。促进艺人传承与公众传习,激发当代社会民众对于传统工艺的主体参与感和集体存在感,使广大民众、万千生活主体成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的创造者、享用者和传承发展者。

03

创新是生命,要融入当代生活,重塑工艺文脉。创新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植根传统,唤起平常生活文化的美学价值,唤醒传统美学精神、生活态度。创新要以传统工艺资源为重点,开展战略性、生态性、生产性和创意设计研发,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传统工艺样式,以传统工艺文化资源转化当代设计语言,以品牌设计转化传统手艺代工,在设计实践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04

衍生是趋势,促进跨界融合,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促进传统工艺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培育和发展以工艺设计与体验为核心的创意农业、创意生活产业、创意生态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同时,探索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条件下的多元发展路径,例如当下“互联网+”“数字制造”等技术平台正在改变传统工艺商业模式,衍生工艺设计制作新路径。

设计系统的创新,是振兴传统工艺的重中之重。传统工艺在我国文化产业构成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当前,在信息技术、文化消费等新的发展机遇下,传统工艺的经济叠加价值更为显著,内贸发展潜力较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传统工艺产业的创新发展:

1

构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体系,全面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加强工艺美术产业“创新链”建设,制定“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关注传统工艺产品及服务,引导传统工艺产品在研创、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系统化发展,并不断完善工艺美术产业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中国工艺美术产品质量标准”,实施“工艺美术市场分级认证机制”,建设“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

2

推进工艺美术“产教融合”,构建“产学研创”互动发展机制。开展部校共建,建设“国家工艺美术研发创新中心”,推进工艺美术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有效对接;推动协同育人,开展“大国工匠国培计划”试点工作,形成适应工艺美术产业升级以及产业融合所需的“大国工匠蓄水池”;成立“国家工艺美术扶贫公平贸易机构”,健全我国工艺美术公平贸易机制,为相对闭塞贫困地区的工艺美术生产者提供公平贸易信息,引导公平贸易发展。

3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民生工程”,推广“一村一案”的“手艺农村”扶贫助困工程。在工艺美术资源丰富地区,建设“农村工艺美术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针对民族及边远贫困地区,实施“传统工艺美术复兴计划”,开展创意研发、交流培训等文化帮扶;在有条件地区建立“农村工艺美术研发培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协作平台,促进高校师生、企业设计师和手艺农户等开展交流协作,倡导“设计服务民生”。

4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在文化自信与开放中推进国际合作。设立外向型工艺美术合作机制试点区域,构建工艺区域合作机制。同时,要引导我国本土工艺美术企业品牌建设由追求质量向追求品质升级,加强工艺美术自有品牌本土化经营与管理,并通过合作与并购品牌提升国际化运作能力,深层次发掘工艺美术品牌的国家气质,用国际市场认同的语言诠释品牌的核心文化价值,推进中国品牌的民族文化特质国际传播与认同。

守护民族造物文脉根基,保护民族工艺文化基因库,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以设计系统的创新提升传统工艺产业发展水平,并促进相关业态融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发挥传统工艺的文化实践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生活方式升级,增强文化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及文化意义。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文章来源:05月06日《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