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欢天喜地过大年 三县社火闹元宵”汉中地区社火文化调研及研讨会举办

   刊发时间:2023-02-09   作者:裴诗贇

2月4日至6日,“我们的节日——欢天喜地过大年 三县社火闹元宵”系列文化活动在陕西省汉中市举办。在火热欢腾的元宵氛围中,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与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民俗学专家一行,来到“三千里汉江之源”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和陕西省内本土民俗研究者们齐聚一堂,走访了汉中市南郑区、城固县和洋县,与当地群众一起迎新春、闹元宵,对当地的元宵节社火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实地调研,并就新时代社火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研讨。

 

走访汉中三县 调研社火习俗

 

2月4日,领导及专家一行首先来到了汉中市城固县,参观了城固县博物馆、张骞纪念馆,观看当地民间文艺家带来城固架花、泥塑、剪纸等民间技艺展演展示。当日下午,大家来到上元观古镇,开展民俗、曲艺、社火考察。在阵阵锣鼓声中,上元观古镇的村民们身着特色的表演服装,上演了秧歌社火、鹤蚌舞、舞狮、采莲船、哥俩摔跤、川剧变脸、“上刀山”等民俗节目,人民群众自发地加入狂欢游行的队伍,古老的街道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汇聚成一方欢乐的海洋。


 

2月5日,领导和专家们赴社火之乡——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观看当地社火、舞龙、舞狮、地方民歌、地域端公戏、桄桄戏、百台社火游街等的非遗文化展示,浓郁陕南风情的民俗民间文艺表演、蜿蜒起舞的五彩长龙、吐纳吉祥的飞跃金狮、挥洒祝福的喧天锣鼓赢得与会专家和现场观众阵阵喝彩。此外,在汉中市博物馆的古汉台遗址上,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馆藏国宝级摩崖石刻——石门汉魏十三品,详细了解汉中古褒斜栈道、汉代史迹及出土文物的详细情况,对汉中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月6日,位于汉中市朱鹮之乡的洋县县城人潮如织,一辆辆装扮一新的社火展演车辆整装待发,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一行也如约到场,观看了来自洋县民间镇村和部分机关单位组成的文艺、社火展演方阵。锣鼓腰鼓方队、扇子舞方队、秧歌队,以及采莲船、悬台社火、芯子等独具特色的社火花车,驶过古老的洋县地标——开明寺唐塔,鼓乐震天、丝带飞舞,将春节的喜庆表达得淋漓尽致。游演活动结束后,考察团还调研了蔡伦墓和蔡伦造纸技艺传习所。


 

齐聚古城汉中 共研社火文化

 

2月5日下午,“社火文化研讨会”在汉中市举行,中国民协顾问、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民协主席王勇超,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陕西省文联秘书长、二级巡视员刘平安,陕西省民协秘书长冯学敏,汉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宋瑜,汉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芳等领导参加。中国民协理事、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主持研讨会。

 

陈连山教授在研讨会上谈到,中国古代重视礼法,正月初一的新年活动十分庄严,并不具有狂欢性,而是主要展现对祖先的敬重,体现着以家庭为单位的道德伦常。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整个社区的大联欢,侧重社区和地缘关系的维系,带有明显的狂欢性,对人的精神安慰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帮助。此外,专家学者去研究老百姓的文化,要抱着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的态度,这样,社会的创造力才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

 

中国民协理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认为,社火文化不仅展示着群众的参与精神,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勇气与魄力,还体现了紧随时代的创新精神,同时,社火中表演者们的紧密协作,体现了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集体力量。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杨秀表示,社火是非常“接地气”的民间艺术,体现了民间艺人和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才能,但在学术研究和非遗推广中,也要有意识地加入整体性的视角和关照,将社火习俗相关的民俗、技艺,以及当地的人文地理等背景纳为参照,予以更全面地研究和关注。
 

中国民协理事、四川省民协主席孟燕表示,社火表现了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功能性和娱乐性。社火作为文化载体,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在这些天的考察中,通过感受群众高涨的热情,她相信社火文化必将生生不息。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詹娜,将陕西社火和沈阳社火做了对比研究,她介绍,社火文化发源于中原,然后向关外地区延伸。东北社火保留了关内社火的传统,同时吸取了本地的故事和元素。社火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集体认同,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来自陕西省内和汉中当地的十位民俗研究专家们,则结合多年研究和参与陕西社火的亲身经历,展开了更具地域性和实践性视角的探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傅功振、陕西省民协副主席修建桥、西安市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智、陕西省民协顾问王盛华、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李永平、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会长阎建滨、陕西历史文化学者张昌文、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青石、陕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蔡云辉、汉中市南郑区协税镇党委书记何涛分别发言。在他们热烈的探讨中,不仅呈现出社火文化在陕西春节民俗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展现了当地民间文化爱好者、研究者们对本土民间文化深深的热爱与自豪。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挖掘了社火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新时代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