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龙舞,满城灯市荡春烟。2月4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恩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暨宣恩元宵节俗考察活动在富有浓郁民族民间文化色彩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肖伟池,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鄢维新,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黄超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夏锡璠等领导,由中国民协、湖北省民协特邀的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湘潭大学以及湖北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40余人组成调研队伍,对宣恩县特色元宵民俗进行了考察。
宣恩县境内居住着土、苗、侗、汉等14个民族,各民族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彼此相依、互为邻里,铸就了宣恩丰富多彩的民俗事项,有国家级非遗项目薅草锣鼓、三棒鼓2项;省级非遗项目滚龙连厢、宣恩耍耍、八宝铜铃舞、高腔山歌等12项;州级以上非遗项目37项。
2月4日,调研组一行在州县宣传部门、文旅部门、民宗部门以及本地民俗专家的带领下,考察了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侗寨古村落及民俗表演。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腹地,寨前碧水环绕、寨内古树掩映、寨后青山拥抱,其中卢家院子、吊脚楼群等颇具特色的侗乡建筑和山阳溪、月亮岩、五指山这些传奇胜景增添了村寨的古朴典雅之美,也成为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处。在场的专家学者调研了侗乡拦门酒,土家花锣鼓,侗族大歌等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
4日晚,调研组观看了高罗镇麻阳寨村原生态民俗文化展演。在农户宋春菊和朱发壮家中分别展演了彩莲船和三棒鼓,在麻阳寨村西兰卡普非遗工坊内,高台狮子灯、龙灯等苗乡民俗文化精彩纷呈、热闹非凡。“西兰卡普”是一句土家语,翻译成汉语就是‘土家织锦’的意思。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有两千多年发展历史。2005年,西兰卡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台狮子灯、龙灯保存着完整的祭祀礼仪,原汁原味、富有特色的民俗事项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该镇西兰卡普非遗工坊是在田家寨建立的土家织锦研学体验基地,接待来自全国的大学生以及全州的中小学生,通过研学体验的方式,传播和传承土家织锦文化。
在品味宣恩民俗文化、充分感受“萨玛长潭”“诗画苗乡”地域品牌的同时,2月5日,调研组来到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考察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民俗展演。调研组先后参观考察了野椒园村风雨桥、杨氏侗寨、张氏侗寨、新侗寨等侗族特色建筑,观看了村民组织的“薅草锣鼓”“龙灯”“花锣鼓”“狮子灯”等侗族节日习俗。近年来,晓关侗族乡着力对侗族民族文化、民俗、侗族传统工艺品进行恢复和保护工作,提炼与开发民族文化,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发展成果使百姓受益。同时积极组织本地非遗传承人整理相关资料,创设相关剧目,成立文化艺术团,吸纳热爱侗族文化的群众,聘请专业民俗老师进行规范化教学,并通过群众的广泛参与,传承传统侗族文化资源。
2月5日下午,调研组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的节日民俗作了考察。调研组观看了“竹筏民歌”表演,体验了土家长桌宴。彭家寨的民俗表演项目八宝铜铃舞、哭嫁、草把龙等展现了宣恩土家族独特的生活和节日习俗。
2月5日晚,正是元宵佳节之夜,数万人流连宣恩县的贡水河畔,共赏花灯烟火。宣恩县的春节元宵灯会已举办6年,每年都有数万本地、外地甚至外省游客参与。随着夜幕降临,穿城而过的贡水河流花溢彩,河畔游人如织。文澜桥、钟楼、墨达楼、兴隆老街等古朴建筑与音乐跑泉、激光秀、“贡水游龙”水上歌舞表演等现代体验式项目,共同将观众们拉入传统与浪漫的时代交迭之中,脍炙人口的恩施地区民歌《六口茶》《门前一口堰》得到了热烈回应。人们围在元宵节巡演的灯班周围,在一片片流光溢彩中高声祝愿年年有余,岁岁平安。
2017年以来,宣恩县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举办新春元宵灯展艺术节,观灯展、猜灯谜、赏民俗点亮“夜经济”,采莲船、牛灯、鼓儿车、蚌壳灯、金钱板、宣恩灯戏精彩纷呈,舞龙、舞狮、旱船表演让烟火气重回大街小巷,将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节会文化、美食文化深度融合,勾勒出融合了宣恩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人文风貌的新春画卷,“仙山贡水·浪漫宣恩”的节日文化气氛浓郁,一年一度的新春灯展艺术节已成为宣恩旅游的靓丽名片,在推动全县冬季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2023年春节期间,宣恩县接待游客46.64万人次,同比增长89.65%。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民俗为旅游添加更多文化韵味,民俗文化节会秀出宣恩旅游经济的新亮点,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动能。
本次活动由湖北省民协、恩施州文联、湖北民族大学、宣恩县文旅局、宣恩县民宗委、宣恩县文联等单位承办,湖北省民协民俗摄影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民协民间音乐专业委员会、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宣恩县非遗暨民族文化人才工作室协办,为聚焦当地民族民间文化事业发展,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促进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对接、实现传统节俗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