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传承黄河文脉,发展传统工艺

   刊发时间:2021-06-21   作者:潘鲁生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课题组、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造物与赋魅:黄河文化孕育中的传统手工艺”学术研讨会,6月19日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特别感谢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对本次会议的支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以自然之力赋予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以文化之魂供给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对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是对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根本肯定。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对黄河文化、传统工艺予以科学有效的保护、转化、发展,是传承中华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榆林是黄河文化、工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许多文化学者、艺术家深情关注的乡土。在这里举办“黄河文化孕育中的传统手工艺”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意义。

 

我们要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传承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黄河文化不仅在中国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达成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认真发掘和总结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全面系统地解读黄河文化的精髓,以传统造物艺术的中华智慧树牢文化自信,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担当的历史责任。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发展路径,推动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当前,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面临诸多问题,包括生活环境的变化、传承制度的改革、新消费时代的适应等,如何在“原生态”“不走样”的前提下,推动传统工艺与产业功能的整合,实现现代转化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要找准目标定位,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

 

黄河文化孕育的传统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地制宜,深入开展黄河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以黄河文化赋能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工艺文脉的意义所在,我们要高度重视,共同研讨其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