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民间文艺大有可为

刊发时间:2016-10-16 作者:邱运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金秋十月,在美好的三峡之城宜昌,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学三峡大学,我们非常荣幸地聚集在一起,共同研讨中华美学精神与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民间文艺问题,首先应该特别感谢会议的承办者三峡大学校领导班子的辛苦筹备,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的热情邀请和辛勤努力,克服很多困难,创造性地搭建了如此盛况平台,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得以聚集在一起,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感谢!

宜昌是一座拥有悠久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水道东连荆汉,西通巴蜀;陆路南接三湘,北往襄阳,是著名的商埠。所辖的5县、3市、5区,又分布于鄂渝交界的长江两岸,为汉族和土家族、回族、苗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故而宜昌民俗不仅具有浓厚的楚、巴遗风和汉、土色彩,还具有强烈的多元性和流变性。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文艺作品里许多名篇都记录了宜昌所辖区域的地名。正因为如此,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宜昌保留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传承下来丰富的民间习俗,很早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之乡”、“中国民间版画之乡”,近日,宜昌市举办2016首届 “文化力量民间精彩”社会文艺团队展演,从7月10日正式启动,历时3个月,遍及12个县市区,得到了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在全市迅速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短短100多天,近20场各级展演,500多个节目,参演群众突破万人,集中展示宜昌市最新最优的群众文艺创作成果,突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把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让百姓参与专业舞台演出,更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更实在地分享到了公共文化发展成果,建立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了汇集文化力量,搭建百姓舞台,展示民间精彩的目标。这一系列的卓越工作,表明宜昌市委市政府具有长远的文化战略眼光。

三峡大学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经过历届学校领导的努力,已经建设成为学科齐全、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围绕三峡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研究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研讨中华美学精神与一带一路民间文艺传承问题,就处在中国历史上东西部、南北部文化交界点的心脏和要塞。在这里研讨这个问题,仿佛与来自中国北方文化的孔子、孟子,与来自南方的老子、庄子进行思想交流,与来自巴蜀的、吴越的、三湘大地的、秦岭陕甘的,乃至岭南的文化相交流,与通过宜昌走向大西南的各兄弟民族的先哲们超越时空而神会!身处宜昌,有八方文化汇聚、神交之感受!

众所周知,中华美学精神诞生于民间文艺的土壤上。我们祖先创造的美学文化,不是诞生在朝廷,不是诞生在教堂,也不是诞生在大富大贵的贵族之家,而是诞生在民间,是民间文化的儿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一个重大区别。我们都知道,西方文化来自古代希腊和拜占庭,希腊的贵族学园与拜占庭的宗教教堂共同哺育了西方文化。希腊文化的缔造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具有高贵的贵族血统,与贵族元老院、与亚历山大宫廷有密切联系,甚至这一经历成为西方文化自傲的性质;而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统治,则成为西方文化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历。但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都出生于民间、底层,他们是在野而不是在朝,我们的孔子(私塾教育家)、孟子(平民出生,私淑孔门后裔)、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周守藏室之史)、庄子(蒙人,周尝为蒙漆园吏),我们的墨子(农民出生的哲学家),我们的阴阳家们,我们的周易、八卦以及算术、农学、医学、冶金学等等,最后,我们的中华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例如提出系统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刘勰,都出自民间。真正是文化领域也可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给中华文化带来灿烂文化种子和文艺美学系统的思想家,都来自民间,而且来自宫廷文化处在崩溃边缘时代的民间文化。这赋予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以深厚的底层色彩。同时,上述中华民族文化的奠基者,都身处社会、政治和正统文化崩溃的危机时代,他们在这一时刻担当起重整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神圣职责,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里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

中华美学精神是这一文化的最鲜明的体现者。她诞生于民间,同时还依托民间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来传承。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南北朝时代的民歌、到唐代新乐府、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到明清时期的小说,无论哪一种达到思想和艺术高峰的文艺品种,都来自民间,可以说,正是民间思想文化和艺术力量的滋养,为每每处在危机境地的中华美学思想带来的新的滋养,促使她获得新生。 中华美学精神不仅出自民间文化,还依托民间文艺来传承,这一特点为我们构思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家知道,孔子比较系统提出了中华美学思想,为了传达自己这一思想,他更是将“礼、乐、射、御、书、数”这传统的“六艺”灌注了儒家美学文化精神,作为文化传承的基本手段。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所谓“通五经灌六艺”,不是仅仅通过思想、学理、知识教育可以达到的,还必须借助文学艺术的途径。通过中国文化数千年的传承历史,面向未来的文化传承道路,我们民间文艺是不是大有可为呢?实际上,无论是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还是传播中华文化,仅仅依靠语言、文字媒介,是不够的,甚至是难以见效的;而最为直接和便捷地沟通不同民族、不同语言和不同区域的人民,唯有艺术,而艺术之中,民间艺术由于诉及人类普遍的日常生活、借助最简单的物质材料、采用最共同的朴素手法、表达最基本的理想和情感,因而,最能够直接为各民族和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所理解、所接受。这不是民间文艺大有作为的时机吗?

中国民协一直致力于民间文艺的研究、传承、交流和发展事业,致力于为传承、发展和繁荣民间文艺搭建平台作为自己的责任,一直把推进各省市自治区的民间文艺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我真诚地祝愿我们的研讨会在为探索中华美学精神和民间文艺传承和传播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最后,祝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6年10月16日,宜昌

                                                  (图片提供:吴京男)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