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运华:关注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构建民间文化理论体系

刊发时间:2017-06-02 作者:邱运华

尊敬的乌丙安先生、刘魁立先生,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同学: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加本次“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谨向长期致力于我国民间文化理论话语建构的前辈专家学者,向诸位学界新锐,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大家长期以来为传承祖国民间文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长期以来专注于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是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人才培育和社会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文化引领的前锋作用。从建国后的少数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史调查,到延续至今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贵校的先学前辈和后继学者发挥了令人瞩目的作用。我注意到,民俗学学科作为贵中心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多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民俗文化学、民间文学学界以及非遗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杨成志、马学良、陶立璠等诸位先生就曾直接参加了中国民俗学的学科重建,直接引起中国民俗学话语体系建设。他们确立的学科研究方向、建立的学科体系,他们所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特别是民族大学培养的高质量人才,至今在全国教育领域、学术领域发挥着领军和中坚骨干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有着长久的友好合作关系,比如李耀宗、邢莉、林继富等多位学者,长期以来以非常积极、认真的态度,本着建设社会主义多民族新文化的宗旨,参与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多项工作中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留下了光辉的印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特别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话语建设,这是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多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其中,民族民间文学占有很大的比重。2017年初,在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导下,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承担了其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族民间文学无疑是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及时总结田野工作经验、研究方法和对策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多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我希望贵中心与中国民协能够继续进行合作,共同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作者于5月27日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