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史诗抢救行动

   刊发时间:2015-06-23   罗杨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 ”大约与《诗经》同时代的一部史诗,在贵州麻山地区的崇山峻岭中的西部苗族村落中至少口头传唱了三千年以后,今天终于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出版面世了。《诗经》是源于民间的口头诗歌,后经升华成为中国文化的经典,而这部《亚鲁王》是至今仍在民间口头传诵的活态史诗。

这颗在贵州麻山偏远地区崇山峻岭中埋藏着的民间文化明珠,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雨雪,于2009年由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执著发掘而惊现于世。记得当时民协掌门人冯骥才得到消息后曾斩钉截铁地说:把抢救工作放在第一,在第一时间奔赴田野第一线,立即对这一有丰碑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紧急抢救。两年后的2011年, 《亚鲁王》以其珍贵的文化价值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发现至今,我们仅用了三年就使这本书正式翻译出版了。这是十年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又一个特别行动和丰硕成果。

《亚鲁王》是典型的口传史诗,又是一部复合型的史诗,兼有创世、迁徙、英雄多种史诗类型,具有翔实生动的叙事性,是西部苗族历史的诗化,也是西部苗族诗性的历史。它代表了西部苗族在文学方面的杰出成就,是苗族从远古时期一直传承至今,在当代苗人生活中存活、由苗人集体丰富的智慧结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文化人都在不断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这一文化本源问题时,《亚鲁王》无疑可以助我们找到西部苗族的“源头” 。它体现了苗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基因密码和精神图谱,也是我们今天了解认识苗族的百科全书。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是值得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化象征和人类文明的丰碑。

《亚鲁王》的发现,是本世纪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一个奇迹。 《亚鲁王》的活态传承也是现代化社会中的一个奇迹,而杨正江的出现从而实现了西部苗族历史与现代的对接更是一个奇迹。我们不愿意总发现有非遗濒危,我们愿意书写抢救的“奇迹” 。目前, 《亚鲁王》歌师最大的已经93岁高龄。而既能通晓西部苗语又能以拼音式苗文笔录并译成汉文的人只有一位,他就是《亚鲁王》的收集、翻译者杨正江。苗族民间史诗研究人才稀缺、传承者甚少,不仅体现出《亚鲁王》这一古老而濒危的口头苗族史诗的学术价值和珍贵的文化价值,而且使我们倍感今后的工作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我相信,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一定会因更多人的赏识而绚丽长久地绽放在人类文化史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