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之花需要扎根百姓生活沃土

   刊发时间:2016-08-12   萧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礼敬传统文化,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情怀。民间文艺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们首先要对它礼敬的姿态,就是充分肯定民间文艺的历史地位与文化贡献,将民间文艺看作是一宗巨大民族文化遗产。我们对以民间文艺为载体的民间传统文化,对守护、传承民间文化的传承人与工作者给予礼敬,这是发自心底的尊重之情。这种礼敬之情的发生,在于我们正确认识到民间文艺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肉关系。如何礼敬传统文化,除了情感上亲近与语言赞美之外,我们应该从对待具体的民间文艺事项中一一体现这种礼敬态度,对每一项民间文艺给予生存环境的条件支持,对每一个民间文艺传承人给予精神关怀与生活保障,如果做到这些,我们礼敬传统文化就不是姿态,而是真正的扶助。

扎根生活沃土,是民间文艺的生命源泉。民间文艺是民间文化的花朵,它植根于民间生活土壤,民间文艺的繁花需要生活沃土的养育,生活的沃土是民间文艺的生命源泉。我们看到,历史上凡是民间文艺繁盛的时代,就是它与民众生活密切结合的时代,人民以文艺的形式抒发自己的心志,以民间文艺协调生活节奏,促进生产劳动,以民间文艺服务社会生活,等等。民间文艺是民众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传承的文化。民间文艺的生活文化特性,决定了它的形态特色,决定了它的生命力的深厚,也让民间文化带有特别的泥土芬芳。民间艺术一旦离开民众生活,它的生命力就大受影响。以民间故事为例,由于我们处于新媒体新资讯的包围,围坐听故事的传统环境消失了。很多具有重要文化价值与伦理教化价值的故事停留在民间故事集成的书卷中,如何让它们在文献中活起来,让它们重新回到日常生活中,是我们民间文艺研究者应该思考的。

传承与创新,是民间文艺重现青春的必由之路。民间文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是第一位的。在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中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除了我们的礼敬之心外,我们要找到它重新回归生活的路径,民间文艺只有回归生活才能重新获得生命力量。民间文艺如何回归,大概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我们利用现有民间文艺资源,创新发展,对民间文艺的形式与内涵进行适应性的提升与改造,对其蕴含的内在的精神价值进行弘扬,激活民间文艺的生命力量。

第二种方式是将民间文艺资源提升为地方民众的公共生活产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视开掘利用民间文艺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民间文艺也可以进入城市社区,让现代城市拥有传统的内涵品味。

第三种方式利用民间文艺之乡,进行示范引领。民间文艺之乡是以标志性的民间文艺项目命名,以特定地方为空间范围,以主题性民间文艺为培植对象,它是符合民间文艺生态发展特点。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工作的引领者,它肩负着引领全国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与建设工作重任。学术立会是目前学会需要强调的基本方向。整合学会研究力量,筑牢研究基础,提升研究能力,充实民间文艺数据库、扩大传播范围,建设中国民间文艺智库,为党和政府民间社会治理与民间文艺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与服务。以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为主体,发挥研究部、抢救办、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等相关职能机构部门作用,联合攻关重大课题,为国家提供民间文艺政策的资政服务功能。以学会为主体,联合相关高校、科研单位,推进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为中国民间文艺学学术体系的本土化、学术概念的中国化作出组织贡献。建立民间文艺之乡联盟,发挥民间文艺之乡在民间文艺生活化方面的示范作用。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