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信仰也是文化遗产

   刊发时间:2015-06-19   陶思炎

信仰类文化遗产,属于心态的文化遗产,又可称作“精神文化遗产” ,而与民间信仰、民俗艺术密切相关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视作“信仰类民俗文化遗产” 。这类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还不很充分,还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大对其调研,甚至抢救的力度。

信仰类民俗文化遗产包括面具魁头、水陆画、中堂画、地画、庙会活动、经文、宝卷、符箓、疏文、经咒、造像、纸马、祠庙建筑,以及石敢当、门当户对、脊饰瓦饰、神兽、符画等镇物。它们大多融合着民俗的、宗教的、艺术的成分,具有突出的信仰性质。

例如,面具魁头,它主要作为傩神出巡的道具在庙会和傩祭中使用,见于南京高淳县和皖南部分地区。所谓“魁头” ,一般用樟木制作,宽约80至100厘米,高约120至140厘米,一尊重量在50公斤以上。它正面略呈圆弧状,主要由边框、金花、众神像、牌位四部分组成,有的还加有太极图或小镜子,以作为众神凭附的背景。所谓“金花” ,为密密匝匝的桃叶形花瓣,众神散立花丛中,象征神的出处与归宿。“众神像”均为木雕,一般高约10至15厘米,着彩,有冠服、执物,一面“魁头”上的众神数目,少则30种左右,多则超过百种,分5至9排横列。其神包括星神、仙官、神女、娘娘等民间神祗,以及《西游记》 、 《封神榜》 、 《水浒传》等小说与传说中的人物。魁头的出巡在当地仍被视作迷信而废止,加强调研已显得十分迫切。

再如“水陆画” ,它是随水陆法会的兴盛而出现的宗教绘画,其题材包容了水、陆、空诸界,涉及天上、人间、地狱三界,包罗着释、道、儒及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佛、仙、祖。在南京高淳所发现的民间水陆画大多属于纸板画,它画在用多层纸糊成的厚厚的纸板上,由于在法会时插于盛有稻谷的笆斗内,故被乡民们称作“斗牌” 。水陆画一般为工笔重彩人物画,色彩鲜艳,人物突出,线条明晰,对比强烈,其颜料多用矿物颜料和金属颜料。就高淳水陆画说,在用色上以红、蓝、黄为主色调,另用绿、褐、黑、白为辅色调,画面用色饱满,不留空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诸如此类的民俗文化遗产散落各地,不少还未加以全面而专业的调研,在文化遗产保护已深入开展的今天,对信仰类民俗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加大工作的力度。

陶思炎(中国民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