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娜:扎根岭南推动民间文艺传承与发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刊发时间:2015-02-16

近年来,广东省民协以岭南的民俗、乡情和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线,积极发掘和宣传广东本地的传统文化,通过拓宽服务范围,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强化民间文艺在文艺工作中的地位,使民间文化在全省的地位全面提升。以下是我们的几点探索:

一、强化民间文化的重要性,唤醒全社会对“文化之根”的认同。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省民协专业性人民团体的功能,起到宣言书、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唤醒全社会对民族文化之根的认识,呼吁更多的力量参与到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千秋大业中。

我们与《南方日报》社合作举办的“寻找”系列活动迄今已有四年,通过寻找“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广东十大茶乡”和“广东十大名茶”,在全省掀起挖掘、保护传统特色文化的热潮。我们一方面借助媒体的传播和宣传力量,一方面主动为地方政府提供宣传展示的平台,引起地方政府对当地特色文化的重视。在每一次的“寻找”活动中,我们都带领专家深入到每一个县镇、每一个村落、每一座山、每一户农家,专家们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带去的专业性意见让当地政府和村民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沉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二、构建多元化民间文化保护网络体系,打造“大民协”工作模式。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们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式,主动出击,将协会作为民间文化保护的凝结点,积极与各方联动、配合,形成一个多元化、多部门互助互动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探索和实践了“大民协”工作模式。

在广东省古村落专项工作中,我们充分借助政府、媒体的资源平台,建立合作模式,全面推动我省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当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我们第一时间与省农业厅、省住建厅联系对接,积极推荐古村落优先纳入名村示范村;与华南理工大学成功申报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基于大数据结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目前已获财政部500万元项目经费;积极联合省旅游局、《南方日报》社等部门,开展古村落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申报、“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评选,举办全国、全省性的古村落保护论坛,开展“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工作等活动,在全社会培育起保护古村落的集体意识,在岭南大地打响了一场上自省委省政府,下至村民的古村落保卫战。

三、找准协会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的定位,探索协会工作的切入点。在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协会在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职责,做到不错位不越位,明确工作方向,借助协会专业性、学术性和组织性强的优势,开创性地推动了我省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十年来,我们通过呼吁和自我推荐,积极争取到省委宣传部、各地党委政府、社会机构的支持,成功打造了“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这一品牌活动,于2012年举办了“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博览会”,2014年将展会升级为“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并进行“山花奖”的评选,2011年、2014年两次组织广东民间工艺精品晋京展。2014年还成立了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加强对岭南民间工艺的理论总结、创新研发、市场化运作等方面的探索。

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工作,协会团结了一大批民间工艺家,摸清了我省民间工艺的家底,抢救和推出了一批特色民间工艺,特别是民间工艺博览会采取市场运作手段,把民间艺术从“深闺”中拿到市场上来检验,突出和强化博览会“销”的作用和地位,让民间文化和艺术真正贴近百姓、走进生活。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做好民协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奉献,还要能守得住阵地;不仅要用功,还要用情,更要用心;不仅要有想法,更要有办法。民协工作是清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我们在工作中收获了知识、友谊和尊重。我们将继续脚踏实地,扎根岭南,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