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歌手同唱客家情 齐心打造民间大舞台

刊发时间:2012-12-14

“中国客家山歌之乡”落户凤岗

日前,中国民协正式授予凤岗镇“中国客家山歌之乡”荣誉称号。这标志着近年来凤岗大力挖掘传承客家山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此凤岗客家山歌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在11月20日晚举行的2012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暨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上,凤岗镇党委书记朱国和从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手中接过“中国客家山歌之乡”牌匾,这是继今年年初凤岗镇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客家山歌之乡”后,客家山歌品牌发展取得又一可喜成绩。9月6日,中国民协组织专家组对凤岗镇申请进行现场评审。由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刘华,广东省民协副主席、东莞市民协主席王少文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等中国民协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听取了凤岗镇委委员张永雄及镇宣教文体局、镇文联等单位负责人汇报凤岗镇申报“中国客家山歌之乡”的相关工作情况。

上个世纪50年代,凤岗镇12个自然村天天都有人驳山歌,村头巷尾,田埂山间到处歌音袅袅,达到家家传唱的盛况。2007年,凤岗镇委、镇政府全力打造客侨文化品牌,凤岗客家山歌得到了充分挖掘与弘扬。2008年,“东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凤岗分会暨客家山歌创作活动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创作了一大批客家山歌作品,并在全国及省、市比赛中屡获大奖,受到了广泛好评。该组织成立以来,长期举办山歌沙龙和四季歌会,客家山歌进校园、进企业、组织举办八省优秀客家山歌邀请赛等,在周边客家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该镇还有一大批优秀山歌手,如东莞歌王张仁和,儒雅歌手洪观祥,擂台歌手杜带娣等。目前,该基地拥有会员300多人。每月的15日,凤岗镇举行原生态客家山歌传承交流活动,以老带新,传承客家山歌。每月的1日,是凤岗镇“山歌沙龙”活动日,歌手自由对歌,客家山歌文化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为了促进山歌文化交流,凤岗镇年年举办圆龙山“四季歌会”,广州、梅州、河源、惠州等地的歌手慕名前来“打擂台”,“四季歌会”渐具影响。目前,有20名客家山歌爱好者加入了东莞市民协。

在日益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凤岗镇客家山歌协会、麒麟舞协会等20多个民间艺术团体相继诞生,将客家文化生活内容编成鲜活生动的歌舞、小品、相声等,将板凳龙、三角班、过山溜、莲花调等传统客家文艺进行重新包装和整合,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客家文化精髓。

小文艺作出大文章

□ 赖则昭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客家山歌既是客家文化的精髓,又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毫无疑问,客家山歌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株生机勃勃绽放的小花。

然而,一株小花也能给祖国大地增添无限生机——2012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暨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就是以客家山歌小文艺,作出了一篇“乡音连四海,客侨一家亲”的大文章。

邀请赛于11月18至20日在东莞市凤岗镇举行。此次赛事吸引了国内8个主要客家省份以及新加坡、加拿大、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的客属侨团参加,共有92个节目报名参加初赛,初赛演员1000多人,有37个节目入选决赛,决赛演员400多人。此项赛事,已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世界规模的客家山歌赛事。

小文艺为何能作出大文章呢?笔者认为,放下文艺性不谈,仅从民俗文化、社会意义和文化推广的角度来分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小文艺与大族群。众所周知,客家族群人口众多,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了解客家文化的人都知道,客家人虽然是个迁徙的族群,却对自己族群的文化根脉有着高度认同,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训诫与传统,客家话及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文化标志,以此来举办活动,自然受到数以亿计的国内及海外客家人的欢迎。由此可见,大族群的文化特质,是使客家山歌小文艺作出大文章的内在因素。

小文艺与大中华。文艺虽然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却离不开现实的土壤,离不开社会政治的需要。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其定位不只是客家山歌文艺比赛,还是全国及世界客侨文化交流的平台,更是世界华人华侨团结的盛会,这在当下其现实影响和政治意义尤为重要。

小文艺与大平台。2012广东省客家山歌擂台赛暨第三届八省客家山歌(东莞·凤岗)邀请赛,主办单位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电视台,纳入广东省群众文化重点活动项目,赛事的规格很高。小文艺大平台,体现了主办方全球性的文化视野和政治眼光。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上赛事的规格高,赛事具有吸引力,小文艺作出大文章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