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归于道”首届闽派工艺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专家发言摘要

刊发时间:2014-11-27

闽西北民间工艺的创新  鲁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以传统手艺为代表的“乡土文化” ,是一个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符号,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民间工艺产品才能被赋予时代的生命活力。

闽派民间工艺具有地域特色,一直以传承创新为亮点,闽西北富饶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三明民间工艺。

闽西北地区地处福建省腹地,多为山区,有青山绿水之称,山林翠叠,矿产丰富,天然富饶的资源为闽西北地区工艺美术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八闽腹地的三明市人文特色也很显著,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具有乡土气息的三明民间工艺。

闽西北作为闽派民间工艺的分支,工艺品以竹、木艺为代表,长期以来存留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自身的产品特色,具有纯朴自然的原生态特点。

三明民间工艺可称之为“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融合了传统文化,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谓“山民手艺” ,它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也是一个地域特定的符号,“山民手艺”的符号可以代表三明民间工艺群体的形象,是当代多元文化形态的一种体现。

福建民间工艺之我见  林蔚文(福建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

福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裁多样,流传广泛。以福建石雕、木雕、脱胎漆器、漆画、漆线雕、软木画、瓷雕、剪纸、木偶头雕刻等为主要载体,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界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福建工艺美术界的艺术家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对当下福建工艺美术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以为有市场化倾向过于严重、缺乏艺术个性、因循守旧与流水线生产、用材用料存在误区、缺乏顶尖人才、技艺传承断层、缺乏艺术创新元素等方面。

我希望广大青年艺术家要厚积薄发,努力提高艺术家自身的文化素养,广闻博览,不断汲取中外文化艺术营养,以追求艺术创新为己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创作出能更好地体现时代艺术风貌的艺术作品,做好传承技艺与培养接班人的工作。

转型期的闽派工艺  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社会生活的转型与艺术家自身艺术思想的转型是促进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转型期闽派工艺由于外部条件与内在结构的变化而蜕变,比如形势倒逼、市场需求等。我们看到林清卿的寿山石薄艺创作、厦门鳌园石雕风格转变,吴启瑶先生对李芝卿漆艺的创新,都说明“闽派工艺”正是因为转型期外部条件与内在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进步。

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当代青年艺术家更要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促进当代闽派工艺的转型与艺术内涵的提升,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