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达与历史记忆——歌谣中的微山湖抗战

刊发时间:2015-09-30 作者:侯仰军

抗战时期,微山湖区产生了大量抗日军民随口吟诵的抗战歌谣,可由于当时媒体少,不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广播电台发表播出的多是文人创作或者专业写作者根据民间歌谣进行再创作的文本;微山湖区处在敌后,不仅信息闭塞,抗战歌谣更被日伪军所严禁;湖区的百姓大多不识字,抗战歌谣随编随唱,没有形成文字,流传下来、保存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抗战歌谣实在少之又少。

歌谣与歌曲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歌曲是供人歌唱的作品,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歌谣是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诗经》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 《汉书·艺文志》也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也就是说,歌谣是百姓情感的真实表达,自然流露。

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界定,抗战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抗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对敌斗争中创作的、反映抗战生活的歌谣。它要具备三个要素: 1 .抗日战争时期(1931年至1945年)创作的; 2 .反映抗战生活的;3 .作者是广大民众(包括工农兵学商) 。由于抗战歌谣在流传中不断被改变和加工,属于集体创作的作品,多数歌谣没有明确的作者。一句话,抗战歌谣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扬于民间,用口头创作、以口传播,是老百姓的文学。

微山湖区抗战歌谣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微山湖位于苏鲁交界地带,湖面广阔,东西宽5至22 . 8公里,南北长122 . 6公里,周长306公里,南到徐州,北通济宁,东连沂蒙山区,西接鲁西南,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由山东、华中抗日根据地通往延安的微山湖上交通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刘少奇、陈毅、朱瑞、肖华等领导同志都是由湖上交通线安全到达鲁西和延安的。

抗战爆发前,微山湖区主体部分属于江苏沛县,湖东的一部分属于山东滕县,夏镇则被沛县和滕县一分为二,故有“一步两省三座庙,一条大街两县分”之说。世代居住在微山湖区的农、湖、渔民,勤劳勇敢,疾恶如仇,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1938年春天,日军占领这一地区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伪军土匪各拉武装,要粮要款,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区人民成立了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开始进行反日斗争。不久,在微山湖区的南部建立了沛滕边县委,成立了沛滕边区县,纵横六十余里;在微山湖区北部建立了湖东县委。1939年7月,沛滕边县委组建了沛滕边警卫营,随后,中国共产党又成立了鲁南铁道游击队、微山湖游击队(1942年8月,微山湖游击队在湖西高楼整编,更名为微湖大队) 、运河支队等抗日武装,进行抗日、反顽斗争和党的组织建设、地方政权建设,使微山湖区成为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文学来源于生活,火热的抗战歌谣必须来源于火热的抗战生活,这是微山湖区抗战歌谣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抗战初期,微山湖区流传着大量的抗战歌曲,如《全国总动员》《救亡进行曲》 《洪波曲》 ,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对于战胜日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歌曲,对于微山湖区抗战歌谣的产生起到了“标杆”作用。

第三,微山湖区民间曲艺(民间说唱)活动十分活跃,农闲季节,听、唱民间曲艺是广大农、湖、渔民娱乐的主要方式,对于抗战歌谣的产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微山湖区抗战歌谣的类型

提起微山湖区的抗战歌谣,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闻名遐迩、家喻户晓的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首歌,其实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由芦芒、何彬作词,吕其明作曲的抗战歌曲,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抗战歌谣的范围。

抗战时期,微山湖区产生了大量抗日军民随口吟诵的抗战歌谣,可由于当时媒体少,不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广播电台发表、播出的多是文人创作或者专业写作者根据民间歌谣进行再创作的文本。微山湖区处在敌后,不仅信息闭塞,抗战歌谣更被日伪军所严禁;湖区的百姓大多不识字,抗战歌谣随编随唱,没有形成文字,流传下来、保存至今的真正意义上的抗战歌谣实在少之又少。

笔者在微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微山县县志办、县科协、县一中的帮助下,通过多方查找,搜集到当时流传在微山湖区、并且反映这一地区抗战生活的13首抗战歌谣。篇数虽不多,但表现了抗战的方方面面,真可谓老百姓口头上的抗战丰碑。

大体说来,微山湖区的抗战歌谣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歌颂共产党、八路军

台儿庄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占领微山湖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深入敌后,通过一系列战斗,给日伪军以重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广大人民群众盼望共产党,相信八路军,这在歌谣里有很好的体现。如:

一月里是新年,冯政委率队去鲁西南,哎哎呀看到了“老十团” !战士喜得拍手笑, “旱鸭” “水鸭” “麻机关” ,哎哎呀,我们真喜欢。

说的是1943年春节前,湖东县委为保存革命力量,提高士气,增强战斗力,由县委书记兼大队政委冯起带一中队去湖西教导四旅受训,在那里受到了“老十团”指战员的热情接待。春节后一中队归来,面貌一新,为此大家编了一首歌谣,在队员们中间传唱。

冯起率队在鲁西南受训的时候,大队长张文桐接到侦察员的情报,马坡、圈里、师家庄、石里、薄梁等5个据点的日伪军突然撤走了,张文桐立即集合队伍,于当晚兵分两路,火烧炮楼,一夜之间将敌人构筑的5处炮楼烧毁,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人们又编唱了这样一首歌谣:

二月里来草芽生,张大队长率队在湖东,把据点都烧平,哎哎呀,老乡喜盈盈,夜间来了老八路,顺着大路向西行,哎哎呀,攻打兖州城。

随着湖东县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驻鲁桥的伪中队长越来越惊恐不安。他不敢再死守碉堡,白天驻鲁桥,夜间则率部驻师庄。为此群众编了一首歌谣唱起来:

汉奸队,土匪帮,抢我们的东西吃我们粮。白天鲁桥转一转,晚上就回师家庄。有朝一日八路到,就把你们消灭光。

这些歌谣,针对一人一事抒发感想,表达了人们对日伪军的痛恨和对共产党、八路军的热爱、盼望之情,在抗战歌谣里很有代表性。

2 .灵活机动打日寇

抗战初期,兵荒马乱,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赶走日寇,过上太平日子。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在日军大举进攻面前一败再败,又不能有效地发动群众,人民在他们那里看不到希望,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深入敌后,奋勇杀敌,才给他们带来胜利的曙光。

1940年2月,刚成立的沛滕边县警卫营一连驻扎在夏镇附近的纸坊村,夏镇维持会会长刘效良获悉后,于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七)率保安队150余人、日军30余人前往偷袭。警卫营长张新华命指导员高凯带领二排战士在薛河涯上阻击敌人,连长朱恒先带三排埋伏在左侧,突击大队长陈世俊带队抄敌人后路,并组织周围村庄的民兵前来参战。中午12点左右,日伪军进入包围圈,张新华一声令下,战士们一齐开火。由于地形对我军有利,又有民兵配合,虽然是新兵上阵第一仗,却旗开得胜,打垮了伪保安队,击毙日军传达长李根,打伤日军5名,缴获战马9匹,步枪30余支,驳壳枪4支。刘效良带着鬼子汉奸趟河逃跑时,又闯入我军打埋伏的郑安良部,刘效良跪地求饶……群众为庆祝我军首战得胜,编成歌谣到处传唱:

二月初七天晴朗,鬼子扫荡到纸房。薛河两岸摆战场,毛家路打死鬼子传达长。刘效良带着鬼子把河趟,顶头遇见打增援的郑安良。刘效良跪在地上把头磕:安良哥,要打你把我来打,千万别把鬼子伤,打死鬼子不要紧,特别区里遭了殃……

3 .军民团结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越战越强,就是由于动员起了广大民众。在微山湖区抗战歌谣中,对于军民团结和民兵的贡献都有反映。如《民兵杀敌》 :

秋水清,秋月明,秋夜到处出民兵;配合主力去摸营,脚轻手灵眼睛明,勇敢沉着显才能。你拿刀,我拿枪,摸进敌营杀敌人,摸进敌营杀敌人。……

1942年秋,鲁南地区大旱,微山湖水位下降,湖田大量扩种。1943年春,湖麦长势良好,估计沛滕边县一个县麦季收粮,可超过山区10个县的产量。日军为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早就下令大量征粮,国民党滕、沛、铜山县的地方武装也打起了湖区麦子的主意。为保卫农民的胜利果实,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于1943年5月中旬发出保卫麦收的命令,要求鲁南军区武工队、铁道大队、微湖大队,将沿湖一带的伪乡、保长,全部押送山里受训。一夜之间,将伪乡、保长112人“请”到山里。一个月后,待麦收结束、群众坚壁清野完毕,才把他们放回。由于伪乡、保长都被“请”到山里去了,没有人替日军出面征粮,一个麦季日军基本上没有征到粮食。广大农民、湖民既保住了丰收果实,更积极上缴公粮,支援八路军,如《割麦小调》 :

高粱青又青,麦子黄又黄,男女老少割麦忙,一家大小喜洋洋,割罢麦子呀,有呀有食粮。你呀你割麦,我呀我打场,一面做工一面唱,麦子粒粒像金黄,有呀有粮食呀,不呀不饥荒!

你呀你割麦,我呀我打仗,军民合作武装收粮,割了麦子送公粮,军粮充足呀,抗战有保障。麦子黄又黄,收好快埋藏,不让鬼子来烧抢,大家起来反“扫荡” ,打走鬼子呀,保呀保家乡。

4 .揭露敌人暴行,表达对日寇的痛恨

日军、汉奸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罪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如《杀敌救国保家乡》 :

房子烧了,东西没啦,只剩下一片焦土几片瓦,还有那满地的骨头渣。我们的父母兄弟谁杀啦,我们的姐妹谁抢去啦,可恨那日本鬼说杀就杀。走!走!走!上战场,抗战把敌杀,来!来!来!上战场,救国保家乡。

5 .妻子送郎上战场

由于共产党、八路军深得人心,加上动员广泛,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景象。1944年春节期间,沛滕边县各村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光荣灯、光荣牌,有的挂两个三个。1945年初,八路军在这里一次扩编了一个团,不久,又新成立了一个团。据统计, 1944年到1948年,沛滕边县有一万多人参军。歌谣《劝郎当兵》就是生动的一例:

一更里来月儿照正东,现如今妇救会就要反攻。这会员真年轻,劝俺丈夫去当兵,今夜晚直劝到鸡叫两三声。……

6 .解放妇女

19世纪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有一句名言:“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中国共产党一直关注并致力于妇女的解放运动,积极发动妇女放脚、识字,抗战爆发后,在各地成立妇救会,动员广大妇女参军参战,保卫家乡,参与社会事务,使妇女真正翻身得解放。微山湖区的抗战歌谣《梁大嫂翻身》就生动地表现了共产党、八路军到来前后一位童养媳社会地位、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这首歌谣较长,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梁大嫂翻身前经受的苦难,而在那个年代,她同千千万万的童养媳和被压迫、受欺凌的广大劳动妇女一样,无处倾诉,只好认命。共产党、八路军来到后,“男女讲平等,妇女把身翻” ,梁大嫂才真正“得了安然” 。

微山湖区抗战歌谣的价值

微山湖区抗战歌谣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其一,从实用价值来看,抗战歌谣对当时的作者和吟唱者来说,是情感的发泄,可抚慰心灵,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所谓“不平则鸣”是也;对听众来说,可鼓舞军民斗志,凝聚民心,对于战胜日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抗战歌谣和其他民间文学作品如民间说唱、民间小戏一样,既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其韵律和内容编排活泼生动,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满足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具有极大的审美价值。

其三,歌谣是民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它直抒胸臆,往往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揭示最深刻的内容,属于“原生态”的文学样式。由于作者(包括修改者和传播者)人数众多且生活在底层,他们比那些数量有限的专业作者,能够更广泛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历史学价值。抗战歌谣作为抗战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声,是抗战时期的百科全书,具有极大的历史学价值。

弹指一挥间, 70年过去了,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战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被淡忘,部分抗战歌谣也被历史的风尘所掩埋,有人借机把历史“碎片化” ,歪曲、弱化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企图改写历史,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反映老百姓心声的抗战歌谣就是对他们的有力回击。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