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研究学术报告在开封举行

刊发时间:2016-04-19

4月1日下午,《清明上河图》研究学术报告在古城文化厅举行。张择端究竟是何人?他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 ?他发出的是什么警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徐华烽“十问《清明上河图》 ” ,以全新的视角去解读这幅传世名画。

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是开封历史上繁荣的见证,它以长卷形式和散点构图法,把北宋都城繁盛富丽的生活面貌定格于5米多长的画卷。这幅风俗画也将开封与清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

清明上河是北宋时的民间风俗。人们在清明节前后出城踏青,参加商贸活动,把清明当成一个春日盛典。画家张择端正是选取这样的时节,细致入微地呈现开封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绘成了《清明上河图》 ,为后世保留了大量清明记忆。

清明时分,开封城内疏林薄雾中,脚夫赶着毛驴缓缓步向城门,渐渐地,虹桥上行人熙攘如织,官宦于街道骑马游走,船在水面悠悠荡开,耳边传来纤夫的号子、商贩的吆喝,斗茶、荡秋千、城外踏青饮酒、相互赠柳枝等内容都跃然纸上。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使张择端笔勾墨染的画卷有声有色地“活”了起来,与现实图景相映成趣,仿佛《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再现。

生动还原《清明上河图》的同主题的清明上河园,把《清明上河图》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