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赴新疆伊犁州调研民间文艺

刊发时间:2017-08-30

8月2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副主席马雄福,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中国民协研究资料部主任王锦强,以及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行赴新疆伊犁州,就中国民协重点工程——“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子项目“阿凡提类型故事”展开调研,并对新疆民间手工艺现状进行考察。

21日上午在伊宁举行了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随后,考察组一行在自治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哈德别克·哈汉,中国民协副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民协主席马雄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伊犁州文联党组副书记、主席巴哈提·木哈买提汗的陪同下,走访了伊宁市、特克斯县、昭苏县、查布察尔县、伊宁县等地。潘鲁生主席与专家学者一起通过采风与艺人座谈交流、田野考察等方式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20—25日间调研组共访问了40多位民间文艺家和普通民间艺人。

阿凡提类型故事“恰克恰克”发源于伊犁地区,是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口头相传形式广泛流传与新疆和中亚各国。“恰克恰克”还是伊犁维吾尔族麦西热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维吾尔人生活的诸多方面,无论喜庆婚礼、朋友聚会、节庆娱乐都能听到由“恰克恰克”点燃的爽朗笑声。它的语言短小精练、诙谐幽默,艺人多为即兴表演,根据环境、气氛自由发挥,所以易于传播,深受民众的喜爱。这次文化探源阿凡提类型故事调研的目的,是对伊犁地区民间传统“恰克恰克”资源进行搜集、梳理,追溯其文化渊源,明晰发展脉络和传承现状。

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民间艺人举行了专题学术论坛活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艾克帕尔·哈德尔介绍了阿凡提类型故事恰克恰克的起源研究现状,分享了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伊犁师范学院尼加提·苏皮副教授分析了恰克恰克分为攻击型、绰号型、谚语型等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风格和技巧上的差异;“恰克恰克”大师依沙木之子马合木提·哈德尔介绍了父亲与恰克恰克艺术不解的渊源、表演风格及其取得的成就;新疆应用技术学院副教授节肯·哈吾提介绍了恰克恰克当下的传播范围与态势。最后,与会者听取了伊犁地区“恰克恰克”传承人对这门艺术形式保护、传承、发展的想法和建议。研讨会气氛热烈专家学者积极踊跃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和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等重大课题,此次调研从民间文学和民间工艺两个方面进行,结合“一带一路中国民间文化探源工程”,潘鲁生主席对民间工艺的考察主要以田野调研的方式进行,深入到艺人所在的社区和作坊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技艺传承情况。

在特克斯县潘鲁生主席走访了“特克斯县森塔瑟手工艺品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主要销售民族手工艺品、木器制品、乐器、家具、毡房等。手工艺合作社在新疆起步较晚,能达到这样的规模实属不易。负责人巴太说,他起初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做的,没想到订单越来越多,现已签约了十几个艺人。他们合作社的产品不仅在疆内的大城市打开了销路,还远销哈萨克斯坦等地。潘鲁生主席访问了昭苏县萨尔阔布乡苏克托海村的马具与马鞍制作艺人努尔木拉提·夏木(哈萨克族)。他十五岁开始跟随叔叔学习马具制作手艺,对手艺传承他也表现出自己的担忧: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所以现在没有徒弟,以前教过的徒弟也都改行作别的,自己的手艺面临失传。居住在察布查尔县的锡伯族刺绣、农民画艺人蔡枝尔是一位达观开朗的老人,她喜欢绣花也喜欢画花,90岁高龄仍然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她的画富有想象力,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她说“画画能让她的心像花儿一样盛开”。老人现在眼神不好不能刺绣,晚年的生活就与画画相伴,潘鲁生主席与她做了深入的交谈。在伊宁县下吐鲁番于孜村的奴拉合买提·吐尔松(维吾尔族)18年前与南疆来的阿布力米提师傅学会了旋木工艺。他聪明好学,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在调研现场他为潘鲁生主席一行展示了旋木的手艺,木屑飞溅后几个精巧的器物呈现眼前。他说,附近从事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他做的印模销路很好,活多时他一天能做200多个。潘鲁生主席还专程来到伊宁市80岁铁皮制作艺人伊布拉英·木沙的作坊,他从小随铜匠父亲学习手艺,多年前国营炉子厂破产后他就开起了自己的小作坊。他制作的多是民族日常用品,前些年销路还不错,这几年随着其它材料替代和机器加工的普及小店生意不如以前。老人每月有3000元的社保,从老人做活的专注和投入我们可以看出,支撑他坚守的是发自内心的对这门手艺的喜爱。

调研结束时,潘鲁生主席在接受《中国文化报》、《新疆日报》等媒体采访时指出,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中亚湿岛”、“花城”的美誉,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它与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民族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推进,新疆各级民协加大了这方面工作的力度,成效显著。伊犁是新疆的一个缩影,新疆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文化要有足够的自信,要努力保护和发掘最具民族特征的文化符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贡献力量。在鼓励艺人传承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要从文化生态的高度去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民间文化是一种活态的生活方式,通过探源式的考察我们要不断追问艺人和民众的生存状态,探索适宜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保护和传承方式。

潘鲁生主席的本次伊犁调研很接地气,深受多民族民间文艺家的欢迎,专家学者与艺人零距离交流、畅谈,使得他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通过此番调研活动,大家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信心,促进了中国民协“一带一路民间文化探源工程”的全面展开,也为推进新疆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