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之声丨吴赵平:秉承忠孝兴育人伟业 与时俱进扬介子精神

【编者按】

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把节日作为家庭文明建设的有利契机,作为传承弘扬家风的重要节点,引导人们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培育爱国精神、激发报国志向。山西绵山是寒食节和介子推传说的重要发源地,山下的介休和灵石两县在传承、弘扬介子推文化和忠孝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在大力开展“介子文化进校园”方面,多有创新,多有成效,值得借鉴和推广。今刊发灵石县马和中学校长吴赵平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灵石县马和中学坐落在马和乡马和村,它东依堪称忠孝文化发源地的绵山、介林、介庙;西临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古镇和王家大院;是一座沐浴着悠久的三晋文明和忠孝文化成长起来的一座乡办初级中学。

多年来,马和中学依托当地丰厚的忠孝文化资源,将弘扬“介子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特色校建设的突破口,提出了“依红崖傍介林,传忠孝承美德”的口号,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忠孝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不仅在校园内培育了浓厚的忠孝文化氛围,带动周边大小学校共同融入到传统文化特色校的创建中,而且促进了整个马和乡社会风气的优化,使尊老爱幼、孝敬尊长、爱党爱国等优良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一、反思:道德回归需要介子精神

中国,历来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而学校,则一直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然而,近些年来,在单一以分数定高下的“应试教育”的畸形发展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出现了思想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的倾向,并由此产生了大量新生代有才无德、对尊对长不孝,对亲对友不恭,对贫对弱不仁,对党对国不忠,世界观、价值观严重扭曲等道德危机。

无论是电台、电视,还是报纸、网络,一些过去很少听到和见到的丑恶现象,如今充斥各种媒体,似乎已经麻木了读者、听众、观众和网友们的神经:一个只有十多岁的孩子,为了得到几十元钱用于上网,竟挥刀残忍杀害了疼他爱他的奶奶;一群本该温柔可爱的花季少女,竟然对朝夕相处的同学大打出手,暴力相加;一个个在温暖、幸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却一开口就辱骂自己的祖国,赞美西方的所谓“自由民主”;一个个我们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蜕变成了不择手段,蚕食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就连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优秀传统的忠孝文化发源地,近些年来,不孝敬尊长、不友爱同学乡亲,不热爱家乡和祖国等不良现象也屡屡发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已经产生了触目惊心的可怕后果,它正在颠覆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积淀的优秀传统。

基于对这种倾向的认识和危机感,2014年以来,马和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都坚守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和行动自觉,即:教育德为首,百善孝为先。作为“介子忠孝”文化的发源地,马和中学徜徉在绵山的脚下,作为校长,必须从我做起,从我们马和学校做起,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并以此引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此,我们坚持学校教育从德育抓起,从最基本的忠孝教育抓起,以介子忠孝精神为引领,以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热爱家庭为起点,逐步培养他们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家乡、忠于党和国家的道德情操。

 

二、学习:了解和把握介子精神

“知”是“行”的基础。要学习和传承介子的忠孝精神,首先就要了解介子,认识介子,把握介子精神的深刻内涵。为了让全体师生对介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境界有深刻的了解,我们不仅从史学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还收集整理当地民间大量关于介子的故事、传说,以及历代忠孝楷模事迹等基础工作,努力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解读古人淳朴的忠孝思想,解读这种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现实意义。

我们精心设计了充满忠孝文化的校园建设(忠孝墙壁、忠孝走廊、忠孝诗词、忠孝故事、忠孝模范等文化墙面硬件设施)、让学生踏入校园既有身临其境、耳闻目濡的教育感觉。搜集了《三清山介子推封神》、《介庙神花的传说》、《介神爷容留栾盈魂》、《介山“牛窑”的传说》、《介子推与芥菜》、《宋代名臣师范》、《耿直御史吴珉》、《忠臣烈士宋之儁》、《戊戌志士王书萼》等大量有关介子、以及马和当地与忠孝文化有关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传奇,并将这些资料编辑提供给学生广泛阅读。除此之外,我们还采用举办专栏、专刊、在中心学校内部报纸《和苑》上刊登师生撰写的学习体会等有关文章,请山西省介子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树忠、郭林、支老师等专家学者举办报告会、开展忠孝文化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带领学生每年清明节前集体出行到介庙瞻仰、祭拜活动;开展“孝老敬亲”模范教师评选活动、孝心少年评选活动;等使学生对介子忠孝文化有一个崭新的理解和认识。

 

 

三、内化:认识和践行介子精神

了解介子,是为了学习他的精神。通过学习讨论,全校师生我们对介子精神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讨论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介子推的“忠”不是忠于国家,而是忠于君主,他跟从重耳流亡十九年,割股奉君,是对自己主人忠,与忠于国家无关。但通过学习讨论,大家就认识到,介子推之所以能跟随重耳流亡十九年无怨无悔,且不为名利,是他坚定地认为,重耳是一个有德有才的人,只有他才能挽救晋国,挽救晋国的百姓,所以,介子推是将一腔浓浓的爱国之情倾注在了重耳身上,希望他有朝一日能登上国君的宝座,将晋国带向繁荣。所以,他割股奉君的举动,正是其忠于国家的表现。这就好比我们今天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为了党的事业献身一样,由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忠于党,为党的事业献身,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献身,也符合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

学习介子精神,仅仅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把介子的忠孝精神内化为每一位师生自己的行动自觉。为此,几年来,我们始终将践行介子精神作为“介子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最终落脚点,促进了校园优良风气的形成。我们提出了不同年龄结构学生的孝顺新概念:针对小学生,我们提出了“好习惯即是一种孝顺”,针对中学生,我们提出了“学习即是孝顺”,针对老年人我们提出了“陪伴即是孝顺”。

 

 

四、弘扬:传承和光大介子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的明显好转,让我们看到了介子忠孝文化对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方面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想法:要扩大介子文化的影响,让忠孝文化教育从马和中学向周边各学校、向社会延伸。为培育浓厚的忠孝文化氛围发挥“酵母”作用。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2014年以来,马和中学,首先将自己“忠孝文化进校园”的经验向本乡各学校做了推广,促进了全乡“忠孝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深入开展。2015年以来,我们又在总结“忠孝文化进校园”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全乡范围内推动了“小手拉大手,共倡忠孝风”活动——倡导学生把忠孝精神推广到家长,到村庄。拉开了在全乡范围内的“孝老敬亲”模范家庭评选活动。2015年10月,被山西省教育厅命名“山西省传统文化特色校”。带领老师学生去运城介子故地夏县做交流报告,17年被评选为“灵石县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很荣幸应邀来绵山做介子精神实践创新交流。

截止目前,活动将满四年,学校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先后被晋中市妇联、县人大、县宣传部、县关工委多次调研,全面总结活动成果,评选各种先进个人和模范家庭,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促进“忠孝文化”在马和当地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学校的各项工作整体提升,尤其是教学成绩连续两年突飞猛进,2017年县委、政府联合下文获得“教学成绩提升先进单位”。

马和中学弘扬忠孝文化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经验,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工作,也特别需要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民俗协会、山西省介研会的帮助,作为介子故里和忠孝文化发源地的一员,无论是灵石、介休,还是省内省外,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光大和弘扬介子的忠孝精神,让介子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让我们所尊崇的“介子忠孝文化”,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更进一步深耕厚植在山西这块热土上,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