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 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刊发时间:2018-07-27 作者:覃奕

7月25日下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大系出版工程负责人、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主席团及分党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协负责人、第一批实施项目专家代表以及中国文联出版社代表等近100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大系出版工程协调委员会主任潘鲁生,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分别担任会议主持人。

大会公布了大系出版工程学术顾问和学术委员名单。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屹同志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冯骥才、常务副主任潘鲁生和学术顾问颁发了聘书;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和冯骥才先生为学术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

李屹书记在会议发言中指出,“大系出版工程”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为此,他特别强调了学术委员会的重要性:新组建的学术委员会肩负着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他们为“大系出版工程”的学术水准、成果质量进行专业督导和学术把关,其工作将决定着“大系出版工程”的高度和水平。他还对“大系出版工程”的实施及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1.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组织实施“大系出版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来抓;

2.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大系出版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3.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确保“大系出版工程”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实施;

4要加强统筹协调,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如期完成编纂出版工作。

冯骥才先生从文化的角度肯定了“大系出版工程”的现实意义。他指出,民间文学最鲜明地表现了民众的精神向往、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的口头文学充分彰显了中国人的气质、智慧、灵气、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世世代代通过这样的文学方式传承精神、表达爱憎、教育后代、传播知识、愉悦生活和抚慰心灵。

一方面,在当下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民间口头文学也在迅速消失;另一方面,正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口头文学真正被看作中华民族重大的文化财富与精神根基之一,重要性更为凸显。实施“大系出版工程”,抢救、保护和继承中华民族这一巨大、优秀的文化遗产可谓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然而,这项工程浩大而繁重,要求极高,“浩大”是指工程的巨大体量和范围,它要覆盖中国所有的地区和民族的民间文学,不留空白;“繁重”是指整理、甄选、编辑、校正工作需从标准出发,精选出具有文化价值、文学价值的作品,不能得而复失。“要求高”是指这套民间文学大系将成为传之后世的遗产性文学作品,整理、编辑、校对必须精确、严谨、专业,这也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实施“大系出版工程”更需秉持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做好、做精、做实,为使民族的精神火炬永明不熄而贡献力量。

潘鲁生主席从思想、学术和工作等角度提出希望。他指出,“大系出版工程”应致力于将民间文学资源转化为全社会的精神财富,推动我国民间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为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支撑。在“大系出版工程”的三个组织机构中,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尤为关键,要调动全国民间文艺家专家智库资源,把握“学术统筹、学术规范、学术引导”的工作职责,服务“大系出版工程”的总目标。“大系出版工程”不仅仅是一项政治、学术的任务,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人才,尤其要培养中青年人才骨干,方能使民间文学遗产和民间文艺事业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最后,他号召大家共同努力,在思想上“合心”、步调上“合拍”、工作上“合力”,给子孙后代留下这为人民而记录的传世经典,完成这项新时代的文化标志工程,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力添彩。

学术委员会听取了大系示范卷编纂组织工作进展、编纂体例、工作手册的汇报。学术委员就已经提交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卷·吉林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卷·山东卷(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长诗·湖北咸宁民间叙事长歌卷》的示范卷样稿展开讨论,并针对样稿和大系编纂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在会上宣读了《中国民协向民间文学前贤致敬书》(征询意见稿)。此书既是向为中国民间文学事业奉献的前辈先贤们致敬,也表达了团结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们,共同编定《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继前贤、启来者的决心和诚意。

学术委员会成立和运行,表明大系出版工程进入到实质性攻关阶段。学术委员会和专家组将实质性参与和指导大系出版工程的编纂工作,加快推出首批示范卷编辑出版工作。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