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中国民间文化探源工程走进阿拉善左旗

刊发时间:2018-08-15

阿拉善左旗是“一带一路”中国民间文化探源工程——2018夏季西北民歌生态文化调研活动的第二站。8月4日,由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吕军,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王锦强带队的调研组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调研阿拉善民歌。调研组与阿拉善左旗文联、民歌协会成员以及当地民歌手进行深入座谈。

阿拉善左旗文联副主席魏然介绍了阿拉善左旗民歌协会成立以来,在民歌的搜集、整理、抢救、保护、传承,民歌手的培养,对民间音乐爱好者常态化培训和牧区民族文化建设等方面所作的大量工作。民歌协会运用现场免费教学,在微信群中演唱、点评、指导,择优奖励等多种方法,使阿拉善民歌的传播发展更广泛、更深入、更规范。据了解,阿拉善民歌的数量目前在1600到1900首之间,近年来,正在通过录音录像对其进行保护、抢救。

会议邀请、采访了阿拉善左旗民歌协会副主席、民歌手斯琴格日勒、乌兰格日勒,阿拉善科博尔民歌主席,民歌手查干扣、哈斯、巴雅尔等。通过当地民协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民歌手现场演绎、专家和歌手之间互动交流,让大家更真切地了解了阿拉善民歌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阿拉善盟文联主席额·宝勒德还讲道,蒙古族民歌有感化、教化人心的作用,表现了崇尚自然、崇尚生命的理念。

王锦强谈到,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民族的教科书和百科全书。蒙古族民歌旋律优美,感情真挚,表演生动、感人,体现了一种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民族审美、民族信仰及价值观,希望今后能够不断推出民歌生态保护工作成果,积累民族文化实践经验、促进民歌文化传承、发展、利用。

当晚,调研组还观看了阿拉善民歌协会传统原生态艺术演出。

参加本次调研的有中国民协领导,全国及陕西、内蒙古的民歌专家,陕西省民协、内蒙古民协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等二十余人。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