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编纂工作推进会议在河南平顶山召开

刊发时间:2018-08-16

民间故事河南省卷第一个示范卷是平顶山卷,目前编纂工作推进到三稿阶段,月底会基本编定。河南省民协在推进工作过程中有几点可资借鉴:

一、领导班子建设得力,省文联党组高度重视,民协主席亲自挂帅;

二、组织建设健全,从省到市县区建立一整套工作班子,责任到基层、到个人,注意发挥基层文联民协团队作用;

三、专家权威作用凸现,夏挽群、程健君、乔台山等专家在具体推进领导方面发挥主要领导作用,还亲自捉笔,具体主持或修订文本,率先垂范;

四、基础好,又注重充分挖掘潜力,所编定的文本把历年学术积累和现场考察结合得很好,形成区域文化特色和当下特色,有现场感,也有历史感;

五、文本信息丰富,既有写定的作品,也有讲述、整理现场的描述,有同类故事比较,有讲述者和整理者介绍,还有故事村、传承人、故事类型分布图、已经出版文献著述索引、记录手稿、讲述场景和讲述人记录人等信息,把文字、图表、影像等多种媒介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多样式故事文本。

上述各点值得我们各省卷本编纂者借鉴学习。为了更好推进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工作,河南省提供了第一步经验,可资各地借鉴。接下来,各专家组会逐次与各省编纂专家直接对接,希望各地都能提供新鲜经验和好的办法,为顺利高质量完成任务做出贡献。

为保障2018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故事示范卷的进度和质量,8月10日至8月11日,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运华带队,中国民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大系出版工程故事专家组组长万建中,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大系出版工程故事专家组副组长江帆,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大系出版工程故事专家组专家漆凌云等一行赴河南省平顶山市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探讨示范卷编纂工作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程健君主席主持了8月11日上午的编纂工作汇报会,并介绍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卷》的总体情况。在听取平顶山市民协主席姬书敏汇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编纂工作开展情况和河南省民协原副主席乔台山对该卷编纂问题的补充说明之后,万建中、江帆、漆凌云依次发言,为示范卷建言献策,并耐心解答了编纂人员提出的问题。他们建议,“大系”故事卷编纂要突出方言特色、地域特色,在篇目的分类、排序、注释、附记等方面应体现规范性、科学性和学术性;应增加主要故事类型的分布图和讲述现场、采录现场、编辑现场以及故事原本(包括手抄本、影印本)的照片;尽量补全故事文本之外的信息,比如文本出处、故事流传范围、变异情况、类型特例、讲述环境、现场互动情况、传承人的讲述风格、相关的民风民俗及研究成果等。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他们指出,这是大系出版工程区别于之前成果、凸显当代价值的关键,应该把民间文学看作另一种历史书写,去呈现其中蕴含的百姓的生产经验和生活观念,只有这样,大系出版工程才能超越“文本”的局限,呈现出多维的价值面向。

邱运华书记高度肯定了河南省民协、平顶山市文联、市民协为河南平顶山故事卷所做出的努力。他表示,无论从组织方式、工作制度还是工作成果来说,目前平顶山故事卷的先行示范可谓“卓有成效”,其中积累的经验对大系出版工程未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推广有着积极的意义。他强调,大系出版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一个部分,关系到中华民族珍贵文化记忆的记录和保存。因此,编纂时必须融入新时代的民间文学理念和文化观念,而不是将这项工程看作简单的民间文学作品集,惟其如此,方能将“传承”和“发展”落实到位。邱运华书记还从时间、特色和质量三个方面对示范卷提出要求,强调示范卷既要把握时间节点,也要体现特色、遵循规范,具体而言,即在编纂中要体现民间故事呈现新方式,在语境表现、说明、记录文献、故事图示等方面要加强,突出方言特色。他号召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示范卷做精、做细、做好。

下午,专家组一行在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侯红光,市文联主席李虹、副主席范大岭,市民协主席姬书敏的陪同下前往当地著名的“故事窝”——平顶山石桥营故事村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看实物资料和现场展示的方式感受到了石桥营村浓厚的故事氛围。

 

附:平顶山市民协主席姬书敏在编纂工作汇报会上的发言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征集编纂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省文联、省民协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征编任务交给平顶山,这是各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征编期间,程健君主席、乔台山主席等先后几次来平顶山安排指导、督促工作。今天,中国民协、省文联、省民协各位领导以及几位专家又专程调研河南平顶山故事卷编纂工作。这次调研指导工作,必将极大促进示范卷的编纂。在此,我谨代表平顶山市民协,全市各县区编纂人员,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诚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已经完成三稿,目前是第三稿(复选稿)。就篇数而言,目前已完成627篇;就字数而言,内文电脑计数66万字,书前文件计数约2万字,书后文件计数约3万字,距离我们100万字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些情况,有待下步集中调整力量,力争尽快做好后续完善工作。下面把具体编纂工作汇报如下:

平顶山是一个资源大市,位居河南省中西部、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的过渡地带。总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20万,辖两市4县4区,1957年建市,是我国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城市,其所辖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承。平顶山民间故事是平顶山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平顶山建置复杂,区域多变。也正由此,平顶山文化特别厚重,在这里,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间民俗文化代表性突出。平顶山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思想家墨子、政治家沈诸梁(叶公)、西汉名臣张良、东汉大将冯异、唐代著名诗人元结、宋代名将牛皋、清代小说家李绿园、现代著名作家徐玉诺、当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等,均是从这块热土上走出。据不完全统计,仅二十五史立传者,平顶山就有56位之多。有专家提出,蚩尤、仓颉、鲁班、屈原也是平顶山人。我们即便不断言这几位先哲都是平顶山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与平顶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汉观音第一道场香山寺,北宋汝官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苏东坡父子、兄弟寄魂的三苏园,中国十大民俗之一“宝丰马街书会”,明代叶县县衙等等,这一长串沉甸甸的历史遗存和光耀史册的历史人物,在平顶山地区流淌了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悠然不息地讲述着平顶山的动人故事。

有鉴于平顶山市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此厚重,也得益于中国民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即在全国部署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当时,平顶山各县区做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部分市、县并出版了民间故事书,这些有利因素都为这次我们在能短时间内编纂示范卷提供了强力支撑。

工作启动迅速,任务落实到位

今年四月,中国民协在山东潍坊召开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两办”精神做了具体安排。会后,河南省民协迅速制定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卷》编纂方案,并将平顶山市故事卷确定为示范卷先行启动,要求全省各地、市同步跟进。

6月13日下午,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亲临平顶山主持召开《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编纂工作启动会议。按照会议精神,一是当即建立了以平顶山市文联李虹主席为总责任人,市文联副主席范大岭为总督办人,市民协姬书敏主席为总责任人和总牵头人,由全市各级文联、民协相关同志参加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县区也相应建立编纂组,明确责任人,向市卷组报备。二是确定“以省民协编纂《方案》为指导;以原有河南省故事卷为标杆;以各县卷本故事卷为基础;以征集、整理的现有民间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编纂工作指导原则”。三是明确成书要求。规模上达到100万字,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内容及语言问题,重点强调把握好故事类型入卷定位,要求要素齐全,有附记、讲述人、采录人、采录时间、采录地点和方言注释;四是制定任务节点,6月28日全市各县区完成文本初稿,由市卷组在30日进行市卷汇稿,上报省民协进行专家审稿。在省民协专家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继续补充完善。8月底基本成书,进行编校。

为扎实有效推进工作,我们在启动会议结束的第一时间建立了“市卷编纂工作微信群”,并以此为平台和抓手建立工作通气、通报制度。即每天下午5时前,各县区需将本单位征集编纂情况发至微信群,由市卷组对各县区实际征稿进度和工作情况进行排序,5时整准时在群内进行通报,通过微信平台让各县区编纂工作公开化、透明化、让各县区之间互相对比,鼓励编纂工作争好、争先,再加上市卷组专家的逐一点评,使一些问题在网络微信平台上及时得到解决。

由于这些具体措施的保障和任务落实到位,沟通及时到位,整体编纂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质量高的情况下,仍然确保了阶段工作的完成。

省、市、县三级民协组织配合联动,编纂工作有序推进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编纂工作启动会结束后,河南省民协、平顶山市民协、各县区民协迅速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民协工作联动局面。整个编纂工作始终坚持总的编纂原则不偏离。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省民协程健君主席、刘力江副主席,乔台山专家还专门加入平顶山市卷编纂工作群,坐阵指导,与大家进行工作互动。市民协充分发挥主席团成员及专家作用,人人头上有任务,以市民协会议室为指挥中心,大家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两台电脑、打印机同时开动,上挂省民协,下联各县区,承上启下,互联互通,形成合力。各县区民协发挥故事资料源头作用,在故事分类选择、故事语言、要素、方言注释、附记等方面紧扣要求,统一整理,并及时将存在的问题与省、市在线专家进行沟通,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民协在编纂工作中的配合联动,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办公,谁的经验、问题都能一目了然,从而促进编纂工作有序开展。

各县区编纂工作热情高,亮点不断呈现

鲁山县文联、民协在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大系•河南•鲁山卷》时,积累了许多编纂工作经验,这次编纂中不但使鲁山自身工作始终以示范作用走在全市各县区前列,而且还承担了市卷的书前,书后文件及市卷稿汇总任务,牢牢稳住工作大局。汝州文联、民协抽用得力人手,分工合作,在故事数量多、编纂内容杂的情况下,保证了任务的完成。郏县民协的两位老同志都身处远离县城的农村,尽管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和微信,他们却依然勇担县卷编纂任务,一边摸索一边干,经常还冒着39°的酷暑下乡寻找讲述人、采录故事,坚持编纂工作不掉队。受他们精神的感染,整个市卷的编纂工作都被带动了起来,大家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

在整体书稿整理和编纂过程中,省民协的领导和专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情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在材料整理过程中,汝州市按程主席的要求及时为神话卷整理出女娲和皇帝神话,鲁山整理出仓颉神话故事等。乔台山老师发挥专家优势,不时为市卷组提供诸如1985年版的宋三才子的故事、平顶山市方言视频资料以及以上世纪八十年民间文学的内部期刊等丰富的材料内容。郏县在材料整理中搜集到一本四十多万字,七八十年代打字本的三集成书稿。任学老师保留着手印本谜语卷,市区卷则拿出了一本专门记述平顶山市某村的民间故事集,这些亮点纷呈的稿源,为我们丰富故事卷的内容做了充分准备。特别是程主席、乔台山老师关注的《平顶山石桥营村民间故事卷》。石桥营村以一个自然村为独立单元,在4000多人口中,有的村民几代人都会讲故事,有的不但会讲故事,还在村里的空墙上画故事,使得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故事村。该村的“一步两眼井”“五步三孔桥”等观音故事还引起中央电视台关注,专门进行了录播。这些编纂过程中呈现的新情况不但说明了平顶山地域民间故事内涵的厚重,也说明省民协在河南卷中将平顶山卷列为示范卷点对了题。

正在克服解决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平顶山)卷》收录的民间故事,基本上是平顶山地区所独有的,在平顶山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以讲述和采录的形式,或褒或贬,憎爱分明,淳朴豪放。语言风格口头化、大众化的,朴实简练、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这次《平顶山故事卷》收录的故事类型遵循“从众从俗”原则,采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法,按幻想故事、动植物故事、鬼狐精怪故事、生活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寓言笑话等七大类。除“笑话”类外,每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为系统收录平顶山全市范围内的民间故事,我们将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故事一并收录,在编纂时,一般以发表出版作品为正文。如果都是已经发表过的作品,以先发表的为正文;若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卷)》收录的,将优先作为正文,并把其他同类作品作为异文附于正文之后,一般保留原标题。关于书稿内容编纂的技术问题,一会程主席、乔老师还要专题介绍。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本次故事卷征集编纂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时间紧,内容多,要求质量高

各县区在编纂人员少,专业度不够的情况下容易走弯路,编纂工作显得仓促。比如宝丰文联只有两名同志,雇了四名帮忙的年轻人,结果质量不能达标,一些材料仍有待继续补充、完善;郏县的两位老同志不会打字,只能靠手写,千难万难好不容易整理提供了一些材料,刚刚有些顺手,就已经到了交稿的时间,眼看一堆材料顾不过来。舞钢、叶县由于参与人员少,且在目前精准扶贫的形势下,人人头上有指标,编纂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目前从内容上说有6个问题:

1、有的故事文稿要素不全,内文图片有待补充。

2、讲述者、采录者小传,图片资料需要补充完善。

3、常用方言、未收录故事篇目等需要补充完善。

4、常见故事类型分布图、常见故事类型索引需要补充完善(是否按照二级目录)。

5、在收录时尽可能地保持民间故事的科学性质和地方特色,保持故事的原汁原味,保留方言土语和行业行话。在已整理的故事中,部分文本语言的口语化、方言需要予以恢复。

6、宝丰县、郏县搜集民间故事约20万字,目前正在文字整理阶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专家的悉心指导热情帮助下,平顶山示范卷的整编工作开局良好,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示范卷的编纂意义重大,我们也深知,示范卷的编纂任重而道远,示范卷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认真听取、吸纳各位专家的指导意见,按照相关要求和时间节点安排,高度重视,认真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出色完成编纂工作。

谢谢大家!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