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山花烂漫时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综述

刊发时间:2015-03-31 作者:巫允明

伴着羊年喜庆的鞭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于正月十三“灯节”到来之际所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隆重揭幕。本届“山花奖”的参赛节目,是通过各省市民俗礼仪表演节目的层层遴选,选拔出的九省、二区、一市共十三支代表队,聚首鹤壁浚县进行最后角逐。这些代表队的参赛节目,均来自草根之地、民众之中且充满泥土芳香,表演题材无不呈现传统民俗而更显乙未年之山花烂漫。

随着充满强烈晋西南民间乐曲的突然响起,只见形体庞大、气势威猛的一群狮虎瑞兽,英姿飒爽地踩踏着鼓乐节奏向人们摇头摆尾款款而来,使现场气氛再添欢腾。这便是山西稷山代表队所呈现远近闻名的民俗表演节目《高跷走兽》。

舞耍高达六米的“中幡”,不是谁家想表演就能掌握的技艺。舞耍“中幡”不但要具有强壮的体力、娴熟灵巧的技术,而且还要能借助风力控制和调整幡旗的重心才可圆满表演。参与“山花 奖”角逐的河北香河安头屯四村“中幡代表队”,以技巧高难堪称一绝的“起幡托塔” 、“摘肩托塔” 、“托塔盘肘” 、“老虎大撅尾” 、“插剑脑件” 、“插花脑件” 、“左插剑灌耳”等手法,为鹤壁民众奉献了一台精湛表演,受到在场民众的热烈赞扬。河北香河安头屯舞耍“中幡”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其道具“幡” ,是源于当地在北运河上航运船只的桅杆及依风势而起落、转向的“帆” 。这种可拆卸的“桅”和“帆”后被船工们玩耍并在民间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多达百余种高难技巧与优美姿态的民俗活动传衍至今。

瑞兽“麒麟”,是被广东东莞民众视为神龙长子的吉祥化身。春节期间舞麒麟不但能驱除一切邪恶与灾疫,还会为广大民众迎来美满、和谐、幸福的新一年。由江西南丰县市山镇流坊乡和琴城镇水北乡傩队所呈现,佩戴傩神面具进行表演的《南丰傩舞》,为春节期间乡中百姓举行傩祭仪式中原汁原味的部分表演。无独有偶的是,贵州册亨县冗渡镇毛坪村所带来的原生态民俗礼仪表演《五虎进社》,也是当地每年正月十五村里举行“大收兵”傩仪祭祀中的一段傩戏。节目表现了头戴朴实无华面具的各路神仙,以边走、边唱、边舞的形式,为百姓驱魔、斩鬼、 保平安,祈求全村人们在新一年中获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人长寿、孩童健康成长、年轻人吉祥富足的美好愿望。

广西南宁西乡塘区坛洛镇下楞村村民所表演的《架福桥》,是通过将当地端午节龙舟竞渡后,晚间全村男女老少以通过各户集结长凳、方桌所建丈余高“福桥”形式,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传统习俗。

“秧歌”,尤其在北方,是民众欢度春节所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活动。但陕西延川县刘家河村秧歌队所表演的《边陲秧歌》,却不同于一般的秧歌形式。该“秧歌”的表演者均着古代武将装束、勾画相应角色脸谱、脚踩高跷进行表演,是属于“跷秧歌”范畴、富含一定难度的表演形式。

汉族春节活动中以“竹马”形式献艺的《马灯》,是苏、皖两省民间“社火”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江苏南京东坝这次参赛的《东坝大马灯》 ,因其形体之大、形象之逼真与真马等同而令人瞠目。在民间器乐演奏下,艺人们所扮演的每匹“战马”无论是行走、奔跑,其四蹄前后起落的顺序与节奏,以及昂 首长啸、驰骋疆场的技术含量绝非等同于一般“马灯”表演。

内蒙古代表队参赛的“双墙秧歌”《竹马·老罕王进京》是以另一题材所展示的民俗歌舞。所谓“双墙秧歌”是起源于清代,由内蒙托克托县前墙与后墙两村共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社火形式,至今已流传三百余年。每逢元宵节或传统庙会,内容丰富、规模可达数百人的“双 墙秧歌”是最受百姓喜爱的表演形式。该表演有“文秧歌”和“武秧歌”之分。这次参赛的《竹马·老罕王进京》即为“文秧歌”中的一折。表演者在边歌边舞中,采用“竹马”形式向人们描述了清代蒙古族罕王驾驭骆驼进京朝觐的生动情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山东济南两支艺术团体组成的参赛队伍,通过《泉城闹春》的共同表演,向人们展示了具有悠久传承和享誉全国的 商河“鼓子秧歌”中“丑伞”和“花伞”的舞蹈片段。表演者手中飞旋的大伞与蹲、踢、旋、跃各种舞动,其姿态之优美、动作之刚健,充分显示了齐鲁大地男子的阳刚之气与豪迈精神。

以铜制铙、钹、镲、锣等打击乐器为道具进行气势磅礴的舞、乐表演,是华夏大地民众的传统表演形式。在这届“社火大赛”的角逐中,同属于“锣鼓艺术”的河南遂平《大铜器》表演和天津汉沽《汉沽飞镲》表演,可谓异曲同工,各显特色。

河南《大铜器》,表演者在演奏三段曲牌的同时,分别以“旋铙” 、 “飞铙” 、“高空抛铙”以及伴随跳跃的“铙、镲对击”等令人目不暇接的演技,充分体现出中原民众气壮山河的气势。

天津的《汉沽飞镲》源于清代,是沿海渔村民众所表演的容纳当地民间音乐、舞蹈、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 “飞镲” 。这次前来参赛队伍的特点之一,是打破了历来由男子表演的传统,而加入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演耍技艺,更加体现了海河两岸渔民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的精神。

由东道主鹤壁顺县伾山街道东关村表演的《新东兴武狮图》,为十三个参赛节目最后的压轴大戏。只见表演场地“梅花桩”林立,四位身怀绝技的舞狮者在锣鼓喧腾的烘托下,闪、转、腾、挪地回旋于高桩之上犹如脚履平地,将赛场气氛推向高潮。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虽已胜利闭幕,但通过参赛节目给人们最为强烈的印象是,即使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国人,期盼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心声是一致的,为努力传衍、保护华夏民俗文化的作为是共同的,这便是我们民族遍野山花永远绽放的保证。

巫允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评委)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