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行思 ——赴日民间文化交流有感

刊发时间:2014-07-02 作者:冯莉

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是1956年由中岛健藏等人发起成立、以促进日中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民间团体, 1981年以来与中国文联隔年互派访问团进行考察交流活动。2005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受该协会邀请率团回访。6月4日至8日,我作为中国文联赴日代表团成员,在东京、京都两地与该协会的常务委员、艺术家及会员单位进行了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并对日本一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进行了调研和考察,感想颇多,与大家分享。

把戏剧当作财富珍藏

日本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从上个世纪开始,已开展了60多年,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经日中文化协会特别推荐和安排,我们于6月5日对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展览、共享传播等进行了考察。馆长冈室美奈子是研究法国戏剧的博士,她向我们介绍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演剧博物馆成立于1928年,是日本唯一的戏剧博物馆。馆内藏有日本及世界各地戏剧及影像等珍贵资料。虽然博物馆面积不大,但是馆藏却达到十万件,在短暂的交流中我们得知,这里收藏有浮世绘46000幅,舞台照片200000张,图书150000册,服饰傀儡等资料52000套。博物馆建筑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建筑本身也成为早稻田大学的一座文物。每个展厅面积20至30平方米,展厅设计和内容安排专业精致,使参观者能够获得较全面的信息。馆内除了常规展览,每年还会有7、 8次主题展览,另有五月逍遥节、戏剧讲座等活动。博物馆书籍可以在早稻田大学网络查询系统中查找,参观查阅使用视听资料都是免费的。该馆专门有民间艺能展厅,主要展览民间能乐、面具、祭祀仪式等内容的收藏实物。由于逍遥博士等一批研究世界戏剧的先辈在早稻田大学创立的戏剧研究传统,该大学的戏剧专业定位于培养戏剧研究人才,而不是演艺人才。

从茶道传承看非遗保护

6月6日,代表团对京都里千家茶道进行了现场调研和交流。位于京都古街道中的里千家家族的茶室和茶庭已有350年的历史,是日本政府指定的重要文化财产。据记载,冲饮抹茶的习俗是公元12世纪由赴中国留学的禅僧传到日本,后发展成为一种贵族的豪华茶会中的习饮游戏。16世纪,千利休( 1522 - 1591 )将当时饮茶观念中简朴美的意识和禅道理念结合,综合点茶、奉茶、自饮等一系列行为,将饮茶行为提升至“道”的高度。里千家的茶道经过400年的家族式代代传承,形成了一套包括如何珍重空间、道具、作法及食物等等的修行理念。里千家的茶道讲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茶具)达到和谐;要对所有的事物存有感恩之情;通过修行茶道来达到净化言行和心灵的目的,从而使修行者具有平和的心境。我想,里千家茶道从家族传承的饮茶方式发展成为一种修行方式并传承十六代,在全世界形成自己的家族企业,其自我提升和引入现代管理模式的做法,这一点是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中值得借鉴的。

古韵犹存的祗园街区

祗园位于京都清水寺周边的坂道上,是江户时代的古建筑群落,大多是木造的一至三层建筑,据说曾受到中国古代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和建筑样式影响。我们于黄昏时分来到祇园,在落日的映照下,建筑物不同色调的木板折射出丰富的光影,街区的历史原色在柔和的金色光线中散发着悠远绵长的气韵。仔细观察祗园,你会发现这里的溪流和古建风格相得益彰,街巷两旁的食店和茶铺都透出浓浓的古典风韵。祗园已成为京都最有代表性的街区,周围没有太高的建筑,没有喧嚣的叫卖声,整个街区幽静、典雅,中式古建筑含蓄、内敛的审美充溢着街区的整个建筑空间,展现出一种古老与高贵的气质。走入古老繁华的祗园街区,我们仿佛回到了唐代的长安,偶尔巷中走过几个穿着和服的妇人,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中,让人恍如步入大唐时代的生活画卷。

服饰中的民族自信

在国内,我们只能在景点或者表演的场合看到人们穿戴民族服饰,而在京都,和服仍在扮靓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一天到京都,我们就看到了身着和服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妇人。当时我们非常惊讶,日中协会的小阪裕二先生说,京都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仍保持着穿和服的习俗。京都的生活节奏比东京慢很多,许多日本人都喜欢到京都来休假。来到京都著名的清水寺,小阪的话得到了印证。这天正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进入清水寺的小路上有很多售卖日本传统食品和工艺品的小店,游人非常多,我在游人中发现不少手拉手穿着和服的男女青年,他们大多是前来清水寺礼佛祭拜的情侣,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安详、自信、幸福的表情。穿着民族服饰做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与那些在景区身着服饰售卖的服务员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不是把自己的文化当作可以售卖的产品,而是发自内心地崇敬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享受先辈创造的文化遗产带来的幸福。我想,只有这样的文化才能有自信和尊严。

在日期间,我们与日中协会的常任委员、评议员团纪彦先生,专务理事中野晓先生等人做了深入交谈。团纪彦是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前会长之子,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对中国禅宗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在谈到文化保护,特别是传统民居时,我介绍了冯骥才领衔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他说,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日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城市里的人认为乡村居民应当保护,乡村的人却很想逃离或改变目前的居住环境。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特别是风水观念得到了中国青年建筑设计师很好的继承。在近期他作为评委的建筑设计大赛上,中国年轻建筑设计师的作品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特别是对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建筑的时间观和空间观的认识方面,他们都有过人之处。

代表团在东京期间,受到了中国驻日使馆公使的盛情宴请。席间,韩公使与我进行短暂交谈后表示,中国民间艺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别适合在中日传统节日期间进行交流,希望我们回国后与他们保持联系,将来可策划来日民间艺术展览展示活动。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