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是珍藏中华美学精神的富矿

刊发时间:2016-10-31 作者:刘华

古村落令人神往,是因为古村落中存储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寄寓着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和理想,沉积着民族民间的精神和观念。我们把它称作人类的精神家园,无疑的,它也是珍藏中华美学精神的富矿。或者说,是中华文化精神造就了那些璀璨夺目的古村落。

一、古村落形象表达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要义,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价值观。

深厚的重视建舍的传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亲和自然的审美价值观,它来源于人类基于生存需要而产生的避凶趋吉心理,也来源于人们重视、关心建筑环境所获取的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所谓的风水宝地,不仅在于它给了人们关乎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自然条件,而且,它还提供了维系性情学养、气质精神的生态环境。

膜拜天地、尊崇自然的情感,成为古村落建筑及其装饰理所当然必须遵从的艺术法则。建筑虔敬地仰望着天——为了避免建筑造型的僵硬冷峻,在江南古村落最常见的是飞檐翘角的处理。比如,在祠堂、戏台大面积的瓦檐上,飞檐翘角和龙吻、脊兽等装饰构件,构成了丰富变化的曲线,沉重的屋顶因此变得轻盈起来,仿佛翩翩欲飞;建筑温柔地体贴着地——为了不让柱子与地面直角交接形成强烈冲撞,房屋中的柱子均有石柱础支撑,通过柱础与地面衔接,既使二者之间有了柔和的过渡,并显现出紧贴大地的稳重、温存。

二、古村落生动演绎了既入世又出世的人间情怀,用优雅、诗意的生存格调证明: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现世人生的沃土。

古村落钟情于由青山、碧水、茂林构成的村落环境,是人们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的反映。村庄驻于离尘世高远而与天地相近的幽深之处,它并不是幻想羽化成仙,而是企望植根现世人生却能超凡脱俗。

这种追求幽雅脱俗、富有诗情画意、闪烁理想光彩的环境观,也是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反映。历史上,有许多仕宦文人或因党争纷乱、官场失意而隐遁山林,或因外族入侵、社会动荡而逃避现实,或受禅宗、道家思想影响而纵情山水,在呼应着自由心灵的山水环抱中,他们讴歌着自然的伟大、圆满和充实,表达着对幽雅、宁静、高远的人生境界的迷醉,形成了既充满自然意趣又富有人格力量的隐逸文化。历史上,隐逸文化所反映出来的独特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和审美情趣,对民间的影响不可小觑。

三、古村落充分展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营造意象与追求意境的艺术表征。

人们对山水景致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遇合过程,支配着人的还是自己的情感。人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为自己编织着美丽的憧憬,以抚慰、激励自己和后人。寻常的自然景物,因为获得了人的精神寄寓,仿佛灵神附身。人们虔诚地相信,它们就是自己命运的吉祥物。

村庄所迷恋的幽曲,则生动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审美心理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给民间建筑留下了与生俱来的鲜明胎记。许多古村落往往是用高墙和曲巷营构的迷宫,它所创造的曲径通幽的意境,既迎合了人们讲求含蓄隽永的审美心理,也呼应着人们内敛自持的集体性格。一座村庄便是一处隐居静思之地,这也是符合在儒风盛行的历史情境中,人们向往幽雅、宁静、高远的人生境界,企望超凡脱俗的普遍心态的。

四、古村落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的窠巢,堆砌着驳杂的民间信仰和崇拜,铺筑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

一幢雕梁画栋的老房子,往往就是一座吉祥文化的陈列馆。人们在组织纹饰图案时,有的是求物象的谐音意义,有的则是取物象在民间信仰与禁忌、神话传说、诗词歌赋中获得的观念意义。自然形态的鸟兽动物、花卉树木是雕饰的重要图案,其客观形象虽然表现为自然形态,其内在却寄寓了充沛的主观精神。只有祥瑞的形象,才能得到人们的钟情;而人们喜爱的自然形象,一定为人们所知所见、心领神会,其含义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审美意识和普遍的生活理想。这些吉祥图案必求完整、和谐、圆满,力戒冲撞、残缺、突兀,总是在方与圆中求变化,显得温和内敛,大方安稳。

植根于儒家文化的深厚土壤,建筑装饰竟成了人们抒写心志、寄寓理想的最好载体,同时,也成为彰显宗族、凝聚人心的美妙形式,它们与建筑一道,塑造了村庄的历史形象,显示出宗族令人自豪的文化风度,并共同经营着凝聚族人、催人进取的精神氛围。

丰厚的村落文化,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根性文化,更加深入地研究古村落,发掘珍藏于民俗大地的中华美学精神富矿,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

公示

民协动态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