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竞放——历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作者作品展”在浙江永康开展

   刊发时间:2025-10-14   作者:赵莎

10月10日至19日,“繁花竞放——历届山花奖获奖作者作品展”在浙江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展出。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精品邀请展”的重点单元,展览展出22位山花奖获奖作者的93件代表性作品。其中既包含众多山花奖获奖作品,如木雕《大唐盛世》(第十二届)、唐卡《消防唐卡组画》(第十五届)、石雕《知竹·文房陈设系列》(第十五届)、剪纸《潮风百韵 一剪千年》(第十六届)等,也有获奖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新作,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民间工艺的发展成就。

 

走进展厅,蓝印花布的服饰、包含了“花花草草 鸟语人马”等传统纹样的延川剪纸、刻出西游记经典场景的东阳竹根雕、融汇上海各色代表性建筑的海派剪纸长卷都映入眼帘,民间工艺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一目了然。现场展出的不少作品同属同一门类,但出自不同作者,显示出不同的技法与底蕴。黑龙江方正剪纸融合东北少数民族与中原剪纸艺术特点,山西河津剪纸深入挖掘河东民俗风情;砚雕《五美图砚》融文心画意于一体,《牡丹颂》实现题材从实用到文化叙事的拓展;苏绣《凌云千里梦》细腻绣制骏马肌肉的纹理,《最美观音》表现出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质感。展出作品主题各异也是一大特点,显示出当代民间工艺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了艺术家的时代思考与个人才思。《留给春天的种子》用皮雕刻画北疆秋日向日葵的形态,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着“以文化农”的希望;德化白瓷《李白》以简练明快的处理突出诗仙的自由浪漫,通作家具《木致轩》《檀书房》等作品充满文人雅意,蕴含人文主义气息;乐清首饰龙灯在延续传统基础上创新光影动力,从龙灯中似乎可以窥见乐清民俗活动的盛况。

 

在主旨交流环节,山花奖获奖作者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与思考。吴元新聚焦元新蓝品牌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传统文化的立体式传承的命题;陈礼忠分享山花奖获奖作品《秋荷听雨》创作历程,指出扎根生活、提升艺术修养才能保持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王丽华关注刺绣在新时代的精神归属,指出刺绣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身份、文化的载体;金吉从大连贝雕的非遗价值与审美特征谈起,探讨新时代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中国民间文艺领域的国家级奖项,山花奖坚持以严谨的学术标准和价值导向引领民间工艺发展。此次集中展览,可谓“繁花竞放”,在系统的视觉展示与深入的学术探讨中,显示出当代民间工艺坚守“民间”本位,在技艺与内涵上继承文化基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创新突破的价值趋向,为中国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