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2025重庆彭水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文化调研交流活动在重庆彭水举办

   刊发时间:2025-05-07   作者:赵莎

4月28日至30日,“我们的节日·2025重庆彭水乌江苗族踩花山节”文化调研交流活动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重庆市文联主办,重庆市民协、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重庆市文联秘书长胡启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马世平,重庆市民协秘书长李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徐新建,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晓东,湖南省民协主席、吉首大学教授田茂军,武汉传媒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立军等参加活动,与苗族儿女共庆踩花山节。

 

踩花山节是彭水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六月初六等时间在苗寨花坝子举行。苗族踩花山节最早源于蚩尤九黎后裔为纪念先祖蚩尤而举行的“跳杆”活动,经过历史演变,在彭水鞍子镇及周边传承发展已有约300多年,并于2019年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至今,彭水县已连续举办十四届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系列大型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4月28日上午,开幕式在彭水县蚩尤九黎城举办。上万名身着节日盛装的苗乡儿女齐聚文化广场,通过民间祭祀蚩尤典礼、万人同唱《娇阿依》、万人共舞《踩花山》等活动,歌颂幸福美好的生活。《郁江号子喊起来》《耍锣鼓》《狮牛狂欢》《祥龙献瑞》等苗族民歌、民俗表演,展示了苗族儿女细腻丰满的艺术情趣,洋溢着浓郁的渝东南风情。

 

4月29日,鞍子镇民间踩花山节在鞍子镇石磨岩苗寨、罗家坨苗寨盛大举办。通往石磨岩苗寨盘歌堂的斜坡上,苗鼓、芦笙、唢呐齐鸣,盛装的苗族姑娘唱着悠扬的苗歌,捧出了醇香的糯米酒,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观看踩花山节花杆祈福活动的苗族乡亲们从十里八乡赶来,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75岁的李绍吉老人雄浑有力的石工号子声中,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齐齐上阵,齐心协力将花杆祈福需要的俗称“石王”的大石头基座“请”到了坝子中央,高高的花杆被稳稳地竖立在了“石王”之上。围绕着花杆,现场数百位乡亲对唱起鞍子苗歌,跳起甩手揖,高亢的歌声、整齐的舞蹈,抒发着苗族儿女生活的喜悦,炽热的情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4月30日,“我们的节日·彭水苗族踩花山节”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举办。重庆市文联秘书长胡启华、彭水县副县长马世平分别致辞,彭水县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文化馆馆长杜继臣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踩花山节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实践。徐新建在发言中指出,彭水苗乡的发展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拓展了苗族研究学者的认知,为探索乡土传承的路径提供了宝贵文本。田茂军指出本次活动特色鲜明、管理到位,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发展趋势,建议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助力踩花山节持续发展。吴晓东从节气的角度为踩花山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建议地方政府深入挖掘踩花山节的文化内涵,打造踩花山节文化带以实现联合发展。陶立军结合湖北省文旅发展的案例,建议彭水县加强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短视频的生态裂变加强文旅传播,打造现象级的沉浸式体验。

 

李倩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是中国民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促进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对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踩花山节作为苗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祈愿,还展示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苗族踩花山节的文化内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提升节日表现形式,加强苗族民间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苗族踩花山节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