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玛纳斯》保护与传承培训班暨第四届“居素甫・玛玛依”杯演唱会在新疆大学举行

   刊发时间:2025-04-29  

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这一思想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2025年4月25日至27日,一场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担当的盛会——第六届《玛纳斯》保护与传承培训班暨第四届“居素甫・玛玛依”杯演唱会,在新疆大学盛大举行。此次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新疆大学主办,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民间文艺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汇聚了众多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民间艺人,共同为《玛纳斯》这一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次培训班与演唱会为期3天,全疆40余名学员参加。

 

开班仪式上,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柳文喜、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凤华分别致辞。柳文喜指出,《玛纳斯》不仅是柯尔克孜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引下,《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柳主席对未来工作提出了三点殷切希望:一是希望各位玛纳斯传承人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不断精进专业水平,勇担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史诗的历史使命,成为文化传承的坚实脊梁;二是呼吁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加强与玛纳斯传承人的交流与合作,以学术研究推动文化实践,共同推动《玛纳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迈向新的台阶;三是强调各地州、市要加强对《玛纳斯》保护的组织协调工作,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保护的强大合力。

 

李凤华书记在致辞中强调,新疆大学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视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排头兵,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在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在《玛纳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深入挖掘史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还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玛纳斯》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专家授课环节中,朱贺琴教授以《中华文化认同与民间文学》为题展开精彩讲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朱贺琴教授凭借深厚的学识积累,深入浅出地对民间文学,尤其是新疆民间文学进行了系统明晰的讲述。她的讲授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为学员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民间文学的大门,给予学员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多样化启示,使其日后能够更好地弘扬和传承《玛纳斯》史诗文化。


随后,在非遗保护工作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的新疆知名专家学者地力下提·帕尔哈提、古丽巴哈尔·胡吉西、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采取集中授课、交流心得等形式为学员进行授课,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达到本次培训目的。

 

在依斯木拉力·克甫罗克、帕提古丽·买买提等传承人的高亢唱腔和丰富的肢体语言中,第四届“居素甫·玛玛依”杯演唱会的序幕缓缓拉开。传承人用歌声唱出了大地母亲的温柔与深厚,史诗的旋律震撼全场。优秀学员代表阿不都别克·俄斯坎表示,感谢国家对史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并对身体力行传承民间史诗的文艺工作者表示敬意,希望有更多推动英雄史诗《玛纳斯》活态传承的机会。

 

本次文化盛会彰显了新疆文联、新疆大学作为学术引领、文艺创作、传播发展的文化担当,更昭示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的蓬勃生机。在专家学者与民间艺人的智慧碰撞中,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下,《玛纳斯》这部穿越千年的英雄史诗,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此次活动,加强了对《玛纳斯》演唱艺人的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必将为进一步推广和传承《玛纳斯》提供新方法,探索新方向。未来,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将继续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民间文艺研究基地等单位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新疆民间文艺工作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