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全国中青年民间文艺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

   刊发时间:2025-10-22   作者:杨嘉璐

10月13日至18日,由中国民协、江苏省文联、南京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江苏省民协、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全国中青年民间文艺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中青年民间文艺人才参加培训。

 

10月14日上午,研修班举行开班仪式,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荣书琴,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超,中国民协副主席、江苏省民协主席吴元新,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人文与博物馆学院院长吕少卿等出席。

 

荣书琴简要介绍了中国民协在人才培养、评奖、展示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近期在江苏省举办的第七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精品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民间工艺作品展、全国优秀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及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在浙江省举办的山花烂漫时——2025年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展、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终评作品展、繁花竞放——历届山花奖获奖作者作品展,中国民协与苏州市签订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长期合作战略协议,以及持续实施的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等。她同时介绍了中国文联近期实施的“场景里的新时代”文艺创作项目。荣书琴勉励学员要珍惜学习机遇,拓宽艺术视野,加强交流互鉴,努力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创作反映时代场景、时代故事、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本次研修班旨在发掘和培育民间文艺各领域的中青年领军人才、骨干会员和优秀创作者。培训期间,8位业界专家、知名学者以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前沿的文化视野,为学员们带来了内容丰富、启迪深远的培训课程。
 

项兆伦副部长作《关于非遗保护的认识与实践》专题讲座,从政策制定者与实践推动者的双重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理念演进与实践脉络,强调了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荣书琴作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动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主题讲座,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提出”“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民间文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三个部分展开。讲座系统阐述了对新时代民间文艺(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解与路径选择。

 

张凌浩以《生活美学:当代手工艺的新驱动力》为题,系统阐述了中华生活美学思想的历史演进,并通过大量案例解析,深入探讨了如何将传统民艺精髓转化为现代产品视觉语言,引导学员思考手艺的生活化、产品化与品牌化路径。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教授作《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专题讲座,从文化政策与产业发展的角度,为学员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机遇提供了理论支撑。

 

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教授作了《非遗数字化保护、传播与应用》专题讲授,系统介绍了数字技术在非遗领域的创新应用,从三维采集、虚拟展示到新媒体传播,为学员打开了运用科技手段拓展传承边界的新视野。

 

“自然造物”联合创始人仲文以《自然造物·民艺再生——传统回归当下生活》为题,以其团队多年的实践积累,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设计赋能、内容再造和商业创新,让传统民艺重新融入当代生活场景。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章莉莉教授以《非遗传承与生活美学》为题,从美学理论到实践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可能路径,引导学员在创作中平衡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需求。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教授以《超文化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设计路径》为题,以全球化视野解析文化融合的创新方法,为学员提供了打破文化界限、实现传统再创造的设计思维工具。

 

研修班聚焦实践创造与成果转化,先后组织学员赴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南京云锦研究所及南京博物院开展现场教学,并引导学员以“如何设计、创作出反映新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为题展开讨论。通过实践教学与研讨,不仅让学员们深化了对民间艺术价值的认识,也为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借鉴。

 

10月18日上午举行研修班结业仪式,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倩,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彤等出席结业仪式。辽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田校博、成都宋西平漆艺主理人张丹、哈尔滨学院副教授杨眉、武汉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刘洁等4位学员代表在结业仪式上分享了学习心得。他们表示,未来将把此次研修所学积极运用到民间文艺的传承发展中。一方面坚守传统技艺,用心塑造作品;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尝试在创作中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特色的文创产品。李倩作结业讲话,指出民间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守正创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围绕当代主题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