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团走进白城师范学院暨白城师范学院‘瀚海拾遗’活动成果”展演

   刊发时间:2024-05-29  

5月24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团走进白城师范学院暨白城师范学院‘瀚海拾遗’活动成果展演在丁香剧院成功举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曹保明,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副主任刘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宪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常明,白城师院党委书记迟海波、校长车广波、副书记高红岩,白城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于洪丽,白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主席夏光,部分当地的民间文艺家代表,学校领导、师生代表和离退休干部1000多人观看了现场演出。

 

24日下午三场非遗讲座同时进行。来自著名文化学者曹保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宪昭、邹明华分别就白城地区非遗特色、远古神话与传统文化、雅俗共赏茶文化三个各自擅长的话题给师院的师生进行普及性宣讲。获得圆满成功。24日晚上的非遗展演异彩纷呈。表演类的“非遗”第一次集中出现在白城师院的师生面前,尤其是中国民协带来的知名艺术家的精湛艺术,让同学们大饱眼福,惊叹传统艺术比流行和西方的东西更有魅力。秦永超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张金山的评书《肖飞买药》、高闯的评剧《花为媒》、徐秋的魔术《彩巾连接》让师生们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歌曲《情深谊长》《龙船调》《快乐中国》更是将整场展演推向高潮,来自海政文工团的歌唱家曾小燕清唱“哪个来推我嘛”,在场师生齐声“我来推你嘛”,真正体现了“非遗”时尚化,经典流行化。

 

白城师院的师生抓住了这次与知名艺术家同台演出的机会,除了开场舞《瀚海龙狮》外,还有马头琴齐奏《英雄牧马人》、武术表演《中华武魂》、川剧变脸、舞蹈《纸艺拾遗》、旗袍走秀《旗袍之韵》、《民歌串烧》,包括幼儿园小朋友们的舞蹈,显然都是用心用情、精心打造的“得意之作”。观众席上喝彩声与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线上直播的观看人数也快速突破一百万。

 

据悉,白城师院选中了丁香花作为文化意象,围绕“扎根瀚海,捧献芬芳”打造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深度精神引领和审美教育。2023年,师院全面启动了“非遗进校园”系统工程,创造了“非遗五融入”工作法,将“非遗”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通识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融入学校文化、融入校园活动。通过“外引内建”的方式,打造19门“非遗”相关课程;建设4个“非遗”工作坊,获批市级及以上非遗传习所、基地6个;派出3人参加了中国民协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非遗进校园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学者开展“非遗”讲座、举办学术论坛10余场,举办“非遗”各类展示展演活动20余场;在10栋学生公寓内建设“非遗”传承活动室;与白城市二中、白城市青山学校、白城市实验幼儿园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非遗进校园合作基地,开展研学、讲座、建设小小非遗馆等活动。

 

据悉,本次中国民协与白城师院师生联袂演出的非遗节目,是第二届丁香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将持续聚焦“非遗五融入”,打造活动品牌,讲好非遗故事、传播美德正能、打造更多非遗精品。进一步落实中国民协提出的“文教融合”理念,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非遗”文化进入校园,不断增强学校文化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吉林西部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这次活动是“民间文化进校园”项目被纳入中国文联和中央文明办发起的“强基工程”之后,第一次走进高校。除了三场专家报告会也精彩的文艺节目,还给白城师院送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冯骥才题写的“小小民艺馆”和罗杨题写的“非遗小剧场”两块匾额,意在鼓励白城师院加强场馆建设,丰富非遗内容,把非遗进校园的“五融入”工作法推广开来,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